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顾东辉
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机构管理、社会工作评估、福利政策、青少年服务。

  • 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发展之路
    吴铎彭希哲 主编 ; 姬中宪顾东辉 副主编 ;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在建区之初就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格局,政府在把握宏观调控的同时,将大量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剥离,交由专业社会组织和人员承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浦东社会工作得以产生和发展。作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发源地,浦东新区自1996年起即开始了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探索,本书旨在对这一探索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发展历程、政府推动、社会运作、实务拓展、人才成长及社工论坛等几个角度,全面展示浦东社会工作的面貌。
  • 就业服务和认知评估:上海下岗职工的案例研究
    出版时间: 2007年06月
    本文借助问卷资料探索就业服务、认知评估及其关系。研究发现:下岗职工所得就业服务较少,多将下岗归于外因,认为下岗很严重,对就业前景众说纷纭;他们所得就业服务越多,其原因认知和前景认知越乐观。劳动市场的严峻形势影响了现状认知的测量效果和理论对其与就业服务关系的解释。显然,乐观面向未来和寻求更多服务是下岗职工的任务,强化自身和强化下岗职工是服务机构的工作,多元参与也是政府的责任。
    关键词:
  • 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导向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本土导向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战略,包括本土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社会工作本土化,要求外来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对象、主体、目标、伦理和技术等要素结合中国特性而进行适应变化;本土服务经验专业化,要求按照“专业”框架提升既有助人活动,从而帮助对象更加广泛,助人主体的权能更加专业,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得以兼顾,社会工作的伦理得到借鉴,较权威的助人技术逐步形成,助人模式更多地得到民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依托实践智慧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本土导向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 上海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智慧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上海是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的探索地区和先发城市,其社会工作实践发展先后经历了起步、推展与深化三大阶段。笔者认为,上海社会工作发展尚处于“专业化初期”,通过SWOT分析框架对其发展原因进行解读,并提出了上海社会工作建设的战略建议。
    关键词:
  • 系统与场境:上海社会工作评估机制之研究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社会工作评估机制由评估系统与外在场境合成。本文在提炼社会工作评估机制的基础上,依托深度访谈法对上海社会工作评估进行了探索。就评估系统而言,评估发源和执行主体较单一化,执行主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评估对象主要是工作者,评估方法尚不完善;这应该是社会工作起步阶段的正常反应。在评估系统内部,不同要素存在着相互作用。就外在场境而言,政治、价值、目的及资源等对评估系统具有一定影响。在资料分析之后,研究者对评估现状提出了解释,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包括价值观、行为守则、道德困境、冲突处理、外来和本土整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