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导向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战略,包括本土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社会工作本土化,要求外来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对象、主体、目标、伦理和技术等要素结合中国特性而进行适应变化;本土服务经验专业化,要求按照“专业”框架提升既有助人活动,从而帮助对象更加广泛,助人主体的权能更加专业,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得以兼顾,社会工作的伦理得到借鉴,较权威的助人技术逐步形成,助人模式更多地得到民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依托实践智慧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本土导向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
社会工作实践本土导向
顾东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机构管理、社会工作评估、福利政策、青少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