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唐觐英
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播与女性。
  • 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1~2012)
    唐觐英 执行主编 ; 刘利群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社会性别平等是国际社会的一项重大关切议题,在媒介化时代,媒介传播与社会性别问题日益凸显。“媒介与女性”是一个新兴、交叉研究领域,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际上兴起以来,对媒介与女性的和谐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当今转型时代,性别问题与传播问题的关联日益密切和复杂,深刻影响着男女两性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国媒介与女性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为适应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策划并推出了媒介与女性蓝皮书,旨在对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现状和态势进行权威、全面与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总结得失,把脉问题,总结经验,提供对策和建议。《媒介与女性蓝皮书: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1~2012)》立足于当前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前沿,着力揭示“媒介与女性”和“转型社会”的重要关联,对2011~2012年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多维分析与综合评估。全书视域开阔,包括七大部分。“总报告”透视了我国当前媒介与女性发展的现状,分析了2011~2012年媒介与女性的重要特征,剖析了矛盾症结,做出了展望。“理论前沿”汇聚多学科视野,讨论我国网络媒体与女性发展、国际关系中的战争报道与社会性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媒体的女性形象建构与女性主体意识的关系等重要议题,是媒介与女性研究在前沿议题上的新探索。“女性发展与媒介使用”、“媒介建构与性别话语”、“女性形象与媒介再现”、“女性视角与媒介实践”围绕女性的媒介使用、传媒的性别话语、传媒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媒介实践等主题,对我国当前媒介与女性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议题丰富,既积极回应社会热点现象如微博、电视相亲节目等,也深入探究媒介与女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如女性媒介的发展、参政女性的媒体再现、边缘女性的媒介权利等。研究内容进一步拓展,在“媒介文本”的传统研究范畴之外,发展了“媒介生产”范畴的研究,积极推动媒介与女性研究的 创新。 此外,“全球观察”探讨了世界女子高等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妇女制作新闻”全球倡议、外国社会的媒体与女性发展、国际传播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等议题,为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全书运用性别研究、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丰富的学理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与调查法、访谈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多元研究方法,考察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电影等多种媒介类型中的性别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我国媒介与女性的认识。《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1~2012)》可用作人文社科学术读物、资讯参考工具、科研教学参考书及培训教材等,适合新闻传播学、性别研究、媒介素养等专业师生及政府部门、传媒业工作者使用,也是关注中国媒介传播、女性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读者的有益读物。
  • 主旋律电视栏目的“家庭”影像——以西部省级卫视《走南闯北广西人》为例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人物纪录片是建构家庭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西部省级卫视广西卫视重点栏目《走南闯北广西人》为探讨人物纪录片如何体现社会性别意识、传递先进家庭文化价值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素材。本文融合社会性别研究、纪录片研究的视角,考察了2013年该栏目全年播出节目的内容文本,讨论如何将社会性别意识更好地体现在媒体节目生产实践中,为中国电视节目生产实践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在传播内容与形式上推陈出新,积极建构先进家庭文化价值提供借鉴。
  • “受众商品”理论视角中的媒介“女性内容”生产——兼论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创新问题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本报告首先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受众商品”理论加以梳理、概括,该理论提出大众传媒的商品形式是“受众”,揭示了传媒—受众—广告商的内在关联,从而对大众传媒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整体性的把握。论文运用“受众商品”理论透视当代大众传媒低俗女性内容、妇女媒体面临艰难困境等当代中国媒介与女性领域的重大问题,指出媒介“女性内容”生产中的市场逻辑是深层根源。本报告认为“受众商品”理论为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大众传媒中的性别问题提供了富有解释力、洞察力、启发性的分析视角,对媒介与女性研究从媒介文本研究向媒介生产研究拓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研究与实践发展,具有十分有益的方法论层面的借鉴意义。
  • 公共讨论中的女性议题:如何命名?——以网络论坛“邓玉娇案”讨论为观察角度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本文首先梳理公共领域与女性理论,然后考察了邓玉娇案中网络论坛第一阶段的公共讨论,分析了(网民)公众的议程设置与是非建构。研究认为,邓玉娇案件中女性当事人的个体遭遇体现着转型社会中复杂、深刻的社会性别矛盾。案件所涉及的社会性别问题是当代社会中一个普遍而又隐性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涵。邓玉娇案件进入了公共领域,而进入公共领域之后在女性权益保障上又呈现出复杂情况。“邓玉娇案”中公众讨论对女性议题进行了“阶层权力关系”取向的命名,这既有合理性,又存在深层的局限。
  • 2011~2012年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2011~2012年是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报告从转型社会背景出发,在社会、媒介、女性的内在关联中,整体性地透视媒介与女性发展状况,分析了2011~2012年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四大特征,剖析了矛盾症结,进而对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趋势做出展望。2011~2012年,我国媒介与女性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存在突出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既有社会转型期的深层原因,也事关媒介与女性发展的全局,需要密切关注与积极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