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租房保险比较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努力,上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4.5平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近19平方米,居民住房的成套率达97.3%(鲁哲,2018),居民整体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当前,上海住房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相应地,上海提出,在住房保障体系方面,要更加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要顺应国际大都市住房发展规律,聚焦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住房制度改革一直是上海改革的重头戏。上海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具有迫切而且重要的意义。首先,流动性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繁荣发展的重要特征,而便捷、安全、高效的租赁房屋供应体系是促进流动的重要条件。其次,一个健康完善的住房市场是由住房租赁市场和住房买卖市场组成的,二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在此消彼长中共同发展。居者有其屋固然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发达国家尤其是福利国家(以德国为典型)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并保证住房租赁市场的繁荣稳定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发展完善房屋租赁市场的呼声渐涨,但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租赁市场仍然处于自发状态,政府对于房屋租赁市场的培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而监管与规范则更为薄弱。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此后,各地有关培育房屋租赁市场的政策不断出现。比如,继广州就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学提出“租购同权”后,郑州、扬州、济南等多个城市先后颁布类似举措,将租赁房屋纳入“合法稳定住所”范畴成为新的趋势。71438262在“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开始进入房屋租赁市场,这既为房屋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期的风险。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一些长租公寓重增长、轻风控等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甲醛风波”等逐渐暴露,面临种种困境(刘垠,2018)。房屋租赁中的漏洞与纠纷,不仅制约了租赁市场本身的发展,也为社会治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租房保险既是房屋租赁市场发育完善的表现,也是房屋租赁市场规制与规范的一种市场手段。对于建构完善健康的房屋租赁体系而言,推动租房保险的健康有序发展,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注意到房屋租赁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开始推出一些租房保险类产品,如太平洋保险推出了“太好租”住房租赁综合保险,以应对房东、租客在房屋租赁、居住中产生的常见风险。而在此之前,中国人保、平安财险、京东安联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也都推出了针对房屋租赁市场的保险产品。除了为房屋财产和人身意外保障提供的“类家财险”产品,针对租客的押金安全,一些保险公司还推出了押金保险。在我国,租房保险所属的家庭财产险与企业财产险、机动车险一度在业内并称为“老三险”,曾是财产险中发展较快的险种,但近些年却遇到了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占比萎缩的窘境,房屋出租保险则更是鲜见。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家庭财产保险覆盖率只有7%,还有更多城市的投保率在5%以下。相比之下,世界发达国家家财险普及率高达80%,且大多数房东在房屋出租前,都会主动购买公寓的房东租客综合保险。发达国家的租房保险何以发展出来?其发展经验对于上海租房保险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总结分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