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其安
机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汉族,1968年12月生,重庆綦江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组织委员会委员、经济数学与管理数学分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及抽检博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重庆市智库发展研究会会员。近年来致力于金融市场、企业理论、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理论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发展咨询科研课题30余项,在《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系统工程》、《经济学家》,以及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Journal of Softwar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 农民工进城
    唐凯娥李忠云陈其安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是统筹城乡发展最核心的工作,但现行制度环境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形成了严重制约,是阻碍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根本问题。因此,打破现行制度障碍,创新设计保障农民工稳妥进城就业安居的新政策、新措施,非常必要和重要。本书研究旨在解决该问题,促进农民工顺利、稳妥进城就业安居,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 农民工就业安居保障制度创新设计绪论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2亿多农民工一直处于城镇社会的最底层,是一个无组织的弱势群体,其应有的权益得不到有力的维护。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有效推进和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和乐于安居,不仅有利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城市经济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交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 农民工就业安居保障制度创新设计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农民工在中国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使农民工在进城就业和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高房价、户籍限制、就业空间有限、公共投入不足等诸多现实困境(李仕波、陈开江,2014),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强烈关注。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从农民工户籍、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土地等多个方面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本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 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现实问题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农民工又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专指那些户口在农村,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非农活动的劳动者,他们兼具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双重身份特性,是农村居民中从事社会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是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进城就业农民工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影响下,我国城镇社会对进城就业农民工的态度一直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进城就业农民工普遍存在地位低下、就业无保障、劳动无保险、生活居住条件低质、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权益保护缺乏等问题。身份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和社会活动权利差别,使进城就业农民工成为了城镇社会的弱势群体和“边缘人”。本章拟从队伍组织和社会地位、就业机会、职业危险性、工资待遇不平等性、工作稳定性、居住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和潜在社会稳定风险等方面,分析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 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制度障碍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农民工既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用勤劳和智慧给农村和城镇带来了重大变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支活跃在城镇和乡村的积极、能干和可敬的新生力量。但是,为什么他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为什么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为什么他们进城就业安居的各种问题得不到有力的解决?深入分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多种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制度与政策障碍。
    关键词:
  • 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的成因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产生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和制度根源,也有经济、意识和法治根源。从根本上说,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进城就业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之间的种种不平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导致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的经济原因;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农民工存在偏见和冷漠歧视,既得利益者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存在本能的排斥反应,是导致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的意识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某些地区还非常严重,相关法律制度还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是导致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的法治原因。
    关键词:
  • 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保障制度创新与设计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从制度根源入手,改革现行制度,创新设计新制度新政策,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打破和消除制度障碍,切实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落户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 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保障制度创新的社会经济效应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新制度新政策的实施,既可能产生提高进城就业农民工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和增强城镇经济竞争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和优化人口素质等社会经济正效应,也可能产生城市就业压力和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受到冲击以及城镇社会稳定受到扰动等社会经济负效应。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实施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新制度新政策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制度新政策产生的社会经济正效应,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也要尽可能弱化这些新制度新政策产生的社会经济负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阻碍作用;要根据城市就业承受能力和政府财政能力,在稳步提高原有城镇居民就业和生活水平、不牺牲原有城镇居民既得利益的条件下,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问题。
    关键词:
  • 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保障制度创新设计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本书在广泛参阅相关研究文献和对进城就业农民工进行广泛走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推理与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文献评述—现实问题分析—制度障碍剖析—制度障碍成因—制度创新和设计—社会经济效应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的思路和行文脉络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保障创新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