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课题负责人:汝信、陆学艺、李培林。参加本报告讨论的有:汝信、陆学艺、李培林、黄平、陆建华、沈杰。

    暂无内容
  • 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社会——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04年01月
    2003年是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落实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然后分析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对2003~2004年中国的社会形势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
  • 专家眼里的社会形势及其前景——百名专家问卷调查
    出版时间: 2004年01月
    200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就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中的若干问题对一百名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2003年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2003年社会形势的成就与问题的评价,2004年社会形势的几点展望,中国社会未来5~10年基本走向的判断的几点内容。
    关键词:
  • 中国党政干部及干群关系的调查分析
    出版时间: 2004年01月
    公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如何,直接关系党政干部的社会形象和干群关系。因此,对社会关系党政干部及干群关系的调查分析就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社会观念调查中人们对党政干部的总体社会评价和对党政干部受益问题的看法,接着对党政干部受益问题分析和干群关系问题作出深刻分析。
    关键词:
  •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5~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
    本文首先阐述了2005年社会发展基本状况:经济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人均储蓄超过1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就业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城市化和社区建设加快;人口面临新的转型。其次分析了2005年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基层财政薄弱影响公共服务能力;土地的城市化大大快于农民的市民化;就业形势总体紧张情况下出现结构性短缺的并等。接着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阶段注重扩大内需、经济稳定和政治秩序;政府工作要更多地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等。最后预测了2006年社会发展的几个趋势。
    关键词:
  • 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2009~2010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举行了盛大庆典仪式,同时2009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的一年。中国快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效地抵御和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可达1100多万人,就业形势的紧张得到控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但是,收入差距问题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受到限制;就业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然而,从经济复苏、就业恢复、消费增长、物价稳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来看,中国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重新进入8%以上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另一方面意味着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推动力,与过去相比将发生明显变化,将更加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国内消费增长。
    关键词:
  •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新阶段——2006~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投入显著增加,调整社会结构、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工作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关键词:
  • 新成长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2010~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经历了诸多严峻挑战,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入了新成长阶段。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回暖,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消费增长加快了步伐。世博会、亚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到2010年底,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民收入仍处于世界低位,改善民生的任务任重道远。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物价呈现上涨趋势,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在新成长阶段,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民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成为中国的发展主题。
    关键词:
  • 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但也遭遇汶川特大地震。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仍在高位运行,但增长速度下降明显;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物价上涨趋势得到控制并明显回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但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形势有所趋紧,农民工返乡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力挽狂澜、加大投入,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中国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开始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2008年将是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性的一年。
    关键词:
  • 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12~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成就十分显著的十年。从2012年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2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得到良好控制,就业形势平稳,民生和社会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但也存在若干问题和挑战。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中国将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促进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迈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