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郭宏珍
机构:
个人简介:

1975年1月生,甘肃省庆阳市人。200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2012—2013)。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民族社会与历史宗教。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二辑)
    何星亮 主编 ; 郭宏珍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本书所收录论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成果,共收录17篇文章。本辑分为基础理论、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以及专题研究四个栏目,围绕文化人类学、民族史、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内容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辑
    何星亮 主编 ; 郭宏珍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的论文集,精选了本学科论文十余篇。本辑分为理论与对话、宗教与文化、民族专题、学苑论坛四大部分,从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医疗人类学等诸多角度阐释了当下人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本书相关论述涉及学术前沿,史实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理论观点鲜明,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一辑)
    何星亮 主编 ; 郭宏珍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本集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本辑选编的二十篇论文,论题多样,涉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社区研究、非遗保护等理论探讨,也包含如庙会、剪纸、老爸茶等民俗与市井文化的调查,资料翔实,田野扎实,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本集刊长期征集历史研究、民族文化、区域发展、宗教信仰以及田野报告等方面学术论文,欢迎惠赐大作。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六辑)
    何星亮 主编 ; 郭宏珍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4月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本辑共收录20余篇文章,分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东北亚研究和译介述评四个栏目,围绕宗教社会学经典著作、历史宗教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内容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 宗教世俗化概念述评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宗教世俗化概念述评宗教世俗化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深层理论问题也是宗教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俗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宗教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世俗化是与神圣化相对应的概念神圣和世俗的二元对立关系是所有宗教的本质特征前者强调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神灵的膜拜后者则指向现世生存种种关系一般认为宗教世俗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年中其主要内容是指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获得了合法地位法国
    关键词:
  • 对于藏传佛教世俗化的几点思考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对于藏传佛教世俗化的几点思考世俗化是当代世界的潮流趋势同时世俗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俗化的进一步实现必将促使信仰模式宗教活动宗教伦理以及宗教实体经济及服务等方面的革新藏传佛教的世俗化由来已久学术界在反思世纪下半叶以来藏传佛教世俗化历程时认为其总的发展趋势即是由神学宗教走向道德宗教其实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社会不断适应的过程世纪年代以来尤其是在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关键词:
  • 大卫·布罗姆利新兴宗教研究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新兴宗教是有别于正统教会的非传统宗教团体,与现实社会秩序存在种种张力,与之相关的冲突及暴力事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探究了NRM与外部世界如政府权威间的张力、冲突与相互作用的机制,为考察NRM与社会组织之间对抗的复杂性提供了解释框架。大卫·布罗姆利等人注重分析NRM “组织的”动态性,采用“资源动员”模式解释了NRM及反运动组织的关系,认为NRM暴力事件首先是一种集体暴力,批判了NRM具有暴力倾向的社会观念“迷思”,提出了解释NRM暴力事件的“戏剧结局”范式。
    关键词:
  • A市基督教信徒流动调查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关键词:
  • A市基督教团契聚会调查笔记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关键词:
  • 科学与天意: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宗教信仰对历史编纂观影响简析
    出版时间: 2022年04月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历史编纂思想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体现了19世纪中期的历史批判理念,尤其是兰克和阿克顿等人主张的客观历史学传统,主张书写科学历史,从学术中立的角度重申了科学历史的价值,坚持维护学术历史的独立地位,认识到现代科学的兴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主倡科学史在通史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需要批判的是,巴氏的历史编纂思想同宗教主题密切联系在一起,他根据宗教哲学解释了作为科学的历史编纂,也通过科学的历史叙述展示了宗教观念,体现了作为宗教信仰者的历史理解和作为历史学者的宗教信念的纠合,从而弱化了历史编纂思想的合理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