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世巍
机构:深圳市委党校
个人简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4)
    叶民辉 张骁儒 主编 ; 黄发玉 赵洪宝 王世巍 陈东平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2013年,深圳市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区两级财政对九类重点民生领域投入达1061亿元,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50元。市政府年初确定的111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教育体系更臻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升,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年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483.8万人次,实现市属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宣传推广预约挂号,进一步改善医院就诊环境。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万套、竣工2.21万套、供应2.7万套,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交通出行不断优化,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1%,在全国率先发布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指标体系。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5%的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各险种参保总人数达到4470余万次,同比增长17.7%,各险种参保人数和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养老救助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文化惠民成效显著,市民文化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社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建立。探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制定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和奖励的政策文件,编制了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市级社会组织目录,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日益多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了人口管理“1+5”文件的修订工作,深圳户籍人口增至319万人。深入推进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和“织网工程”,“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公益服务岗位开发、社区楼(栋)长制度”项目基本得到落实,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已覆盖50%以上的社区。“织网工程”试点工作顺利展开,创建了以“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为架构的“织网工程”新模式。继续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新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公共秩序和谐稳定。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加大腐败查办力度,“廉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公共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推进网络舆情应对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抓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深圳社会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民生需求与供给矛盾依然突出、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工作任务艰巨、点上创新丰富与面上推广不足并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2014年,深圳市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紧紧围绕积极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为深圳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撑。
  •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
    黄发玉 杨立勋 王世巍 副主编 ; 张骁儒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通过第一手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了2012年深圳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索了2012年深圳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模式,并通过趋势预测与对比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汇集了深圳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形势研究的最新成果。 深圳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社会建设的默默奉献与支撑。2012年深圳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成就:市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市本级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九大类民生事项的支出达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国家确定的“十二五”期间免费义务教育、基本药物制度、就业援助等65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部落实。2012年深圳社会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织网工程”,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及社会建设“织网工程”1+4指导文件。2012年深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新进展:全市开始实施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选定“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公益服务”“楼(栋)长”五个项目为当年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项目,构建互通、互融、互促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夯实了社会建设的基层与基础。2012年深圳社会总体形势保持和谐稳定:市人大加快了社会领域立法步伐,初步搭建起了保障和规范社会建设的基本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全市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圳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的要求之间还有较大距离,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拉大,制约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艰巨。2013年,深圳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时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重点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 坚持质量型发展 提升城市化水平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深圳市继续提升城市化水平,既关系到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深圳市继续提升城市化水平,必须要坚持质量型发展,具体体现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建设质量和人口发展质量等方面。
    关键词:
  • 3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总量发展变化分析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建市30年来,深圳市常住人口总量一直呈增长状态,成为近30年来世界上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城市。从深圳市常住人口年度增长数量看,1991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的年份增长数量小,但1991年以前的年度增长数量大体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000年以后的年度增长数量则呈现出明显回落的趋势,1991~2000年连续10个年份呈现出增长数量较大但忽上忽下的状况。
    关键词:
  • 深圳市人口形势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本文对深圳市人口形势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了深圳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的基本情况及其积极、消极影响,分析了深圳市几个突出的人口结构状况,还分析了深圳市人口素质高低两级并存。
    关键词:
  • 深圳市人口城市化的几个表征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本文阐述了深圳市人口城市化的几个表征,即:人口数量增加与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素质提升相伴随,人口聚集与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相伴随,人口聚集与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相伴随,人口聚集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相伴随。
    关键词:
  • 30年深圳市从业人口发展变化脉络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深圳建市30年来,从业人口总量增长轨迹与常住人口总量增长轨迹大致相当,但从业人口总量增长率最高的年份要比常住人口总量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大1倍多、两者净增长数量最高的年份则相当,从业人口大量、快速增长,构成深圳市人口变迁的主要特点与趋势。分析研究从业人口发展变化脉络,对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至关重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