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赵洪宝
机构:
个人简介:
  • 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5)
    赵洪宝 陈少兵 王为理 谢志岿 副主编 ; 陈东平 张骁儒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2010~2014年,深圳市着力突出顶层设计,第一次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两步走”的社会建设目标。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先后开展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居站分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事关市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深远的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基本构建了与社会建设工作相适应的体制机制。2014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及分工方案》及深圳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圳成立了社会体制改革专责小组,积极统筹推进涉及24个部门的9项社会体制改革项目,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住房保障工作逐步完善,交通出行得到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现代养老新格局初步构建,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据统计,2010~2014年市区两级公共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九大民生领域累计支出约5000亿元,投入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强化社会协同,促进多元共治。如深入推进“风景林”工程,逐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大调解”工作体系,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出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社会组织支持体系的构建,建立并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传统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截至2014年底,全市社会组织达到8241家,较2010年的4110家增长了一倍,社会组织的作用日益发挥。深入推进“织网工程”,注重大数据时代的循数治理。全市成功并网运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资源融合与共享渐成共识,标准规范不断完善,协同办公初见成效。夯实队伍基础,打造社会建设人才高地。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深圳市专业社工已近7000人,其中一线社工约4970人。志愿者队伍规模发展壮大,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05万人,还组建了12万党员志愿者队伍。深圳市各区也积极开展社会建设探索,在社会建设创新方面取得了诸多经验,成绩斐然。同时,深圳市社会建设工作仍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活力不足和社会矛盾增加并存,社会建设的“共识”有待进一步增进,社会建设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合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2015年,深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深圳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更加注重需求导向,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法治保障,着力推进“六个社会”建设。
  • 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4)
    叶民辉 张骁儒 主编 ; 黄发玉 赵洪宝 王世巍 陈东平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2013年,深圳市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区两级财政对九类重点民生领域投入达1061亿元,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50元。市政府年初确定的111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教育体系更臻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升,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年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483.8万人次,实现市属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宣传推广预约挂号,进一步改善医院就诊环境。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万套、竣工2.21万套、供应2.7万套,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交通出行不断优化,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1%,在全国率先发布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指标体系。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5%的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各险种参保总人数达到4470余万次,同比增长17.7%,各险种参保人数和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养老救助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文化惠民成效显著,市民文化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社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建立。探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制定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和奖励的政策文件,编制了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市级社会组织目录,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日益多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了人口管理“1+5”文件的修订工作,深圳户籍人口增至319万人。深入推进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和“织网工程”,“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公益服务岗位开发、社区楼(栋)长制度”项目基本得到落实,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已覆盖50%以上的社区。“织网工程”试点工作顺利展开,创建了以“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为架构的“织网工程”新模式。继续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新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公共秩序和谐稳定。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加大腐败查办力度,“廉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公共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推进网络舆情应对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抓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深圳社会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民生需求与供给矛盾依然突出、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工作任务艰巨、点上创新丰富与面上推广不足并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2014年,深圳市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紧紧围绕积极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为深圳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撑。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