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郑乐平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慈善公益、社会组织。

    暂无内容
  • 上海民间组织报告
    出版时间: 2008年09月
    民间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推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公民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广泛多样、相对独立、组织良好、充满活力的民间组织构成的第三部门对于建构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志愿精神;及时而敏感地回应民间的需求;减少贫困、改善不平等;提升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
  • 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上海慈善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如下几个新趋势:一是新的慈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如联劝、真爱梦想、微公益、社会企业、社区基金会等;二是现代慈善理念逐渐从边缘进入主流,现代慈善理念成为各类慈善组织的基本行为准则,成为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三是慈善事业的发展呈现多层面、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慈善事业和文化渗透了企业、校园和社区等多个领域。但我们亦须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全球性城市,上海的慈善事业仍存在诸多有待突破的问题,如现代慈善理念的普及问题,基金会的透明度、公信力和自律互律问题,基金会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问题,税收制度的完善问题等。为此,我们需要在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建设、能力培养、行业自律、现代慈善理念普及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以使上海的慈善事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以上海为例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型需要不断创新。政府的现代化转型,社会和社区活力的激活,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育,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多元合作和良性互动,为这种创新提供了条件,即从单一的政府行政管理转化为多元的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扩大公共服务、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方面有独特的功能。为此,我们应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推进官办社会组织转型。本文的内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①社会组织的结构变化;②社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③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④未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 新常态下的慈善创新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近年来,社会创新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在全球化未能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前景,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别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希望社会创新能够提供一条解决问题之道。本文在经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和分析中国慈善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
  • 上海基金会的建设与发展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要使我国基金会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展,其功能发挥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关键。当基金会的生长有了一个完善的外部环境和一个追求善治的治理架构,可以相信,各类基金会将会在公共服务领域和慈善公益事业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成五个部分:(1)上海基金会的现状;(2)基金会的功能分析;(3)公共服务与基金会的角色;(4)问题与挑战;(5)制度建设与创新:提升基金会作用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 创新社会组织发展方式 促进社会融合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社会组织在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参与社会治理、推进慈善公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正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作用,成为政府和市场两大部门之外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无论在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上,还是在运作能力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需要在优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建构新型的政社关系,创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式,提升社会组织自身的内功上不断加以推进和拓展。
    关键词:
  • 创新和完善社区治理结构 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居委会等基层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微观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力量。因此,创新社区治理,优化和重构居委会等社会基层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权责体系,积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构建一个以社区为依托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和体制,对于促进政府的转型,发挥社区和居民区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最终创造一种和谐、美好、充满活力的全球性城市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上海居民区的治理现状;二是问题和挑战;三是创新和完善居民区治理结构,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关键词:
  • 淡化行政色彩,理顺政府与互益型民间组织的关系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淡化行政色彩,强化自治性和民间性是互益型组织发展的趋势。为了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应着眼于如下两点:其一,从“准政府型”社团向民间自治性组织的转变:切实履行代表、自律、中介、服务等功能;其二, 理顺关系,明确政府部门与互益型民间组织的各自职责,避免政府的越位、错位, 建构新型的政府—互益型民间组织的关系。
    关键词:
  • 1990~2021年浦东慈善公益发展三十年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浦东开发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慈善公益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本报告将浦东慈善公益事业这三十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探索开拓期创造了全市乃至全国多个“第一”;快速发展期体现出数量规模化、形态多元化、运作规范化、服务专业化的特点;完善提升期构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并开始显现聚合效应和形成生态体系。从2020年的发展现状来看,慈善组织发展进入新时期,志愿服务开启新征程,慈善公益资金募集出现新气象,慈善力量的参与度得到新拓展,互联网慈善开创新局面,慈善文化培育取得新突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步入新阶段。展望未来,按照中央和上海的最新要求,浦东慈善公益事业发展需要坚持中国特色、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创新、专业化发展等基本经验,树立提升慈善资源配置能力、开创慈善事业新局面、完善慈善法规体系建设、推进慈善数字化进程等基本思路。据此本报告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2021年浦东慈善文化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本报告描述和分析了近年来浦东新区慈善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新的慈善理念和实践,以及新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创新实践。最后,针对浦东新区慈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普及现代慈善文化和理念、提升慈善公益组织的现代慈善理念,打造“社会责任+竞争力”的浦东模式,以及加强慈善公益研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