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基金会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
郑乐平
出版日期:
2008年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7268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0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1.364-382
孙克勤
卢汉龙
摘要:
要使我国基金会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展,其功能发挥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关键。当基金会的生长有了一个完善的外部环境和一个追求善治的治理架构,可以相信,各类基金会将会在公共服务领域和慈善公益事业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成五个部分:(1)上海基金会的现状;(2)基金会的功能分析;(3)公共服务与基金会的角色;(4)问题与挑战;(5)制度建设与创新:提升基金会作用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基金会
公共服务
作者简介:
郑乐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慈善公益、社会组织。
相关报告
美国20世纪现代私募基金会的诞生及其创建者的慈善观——研读洛克菲勒、卡耐基及罗森华德
创造价值:公益创新的战略选择——读《慈善的新议题:创造价值》
2019年度广州市慈善组织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014年我国基金会评估专题数据分析
基金会评估专题数据分析
资源筹集和项目运作
全国主要公益性社团和基金会名录
2014年全国基金会发展概况
国际狮子会的中国经验:广东狮子会案例研究报告
河南省社会组织现状、困境与展望
文章目录
·
上海基金会发展概述
基金会的功能分析
1.基金会活动领域
2.基金会的作用
公共服务与基金会的角色
1.公共服务的含义及类型
2.基金会与公共服务
·
问题与挑战
制度建设和创新:提升基金会作用的基本路径
1.完善基金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
3.重构政府-基金会的关系
4.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5.建构多层次的自律机制
6.提升基金会的责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