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姚顺东
机构: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0

1969年3月生,湖南邵东人,先后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史、农业经济的研究,公幵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以上项目3项。

  • 政府行为与农业发展
    姚顺东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本书选取1927~1937年的湖北省为个案,在查阅历史档案和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对1927~1937年间湖北省政府几乎所有的涉农行为——农业政策、农业机构、农业的资本投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农业改良和农村合作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运用政策学、制度变迁理论、历史学相关理论深刻地剖析了农业政策的效果、困扰与影响,总结了农业政策的利弊得失。
  • 绪论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是国民经济及其他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中, 农业仍然起着提供民生粮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历史上的“三农” 问题研究方兴未艾,的研究。但是人们过多地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中央政府, 那么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应当承担什么角色? 其颁布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对于近代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又起了什么作用? 是推力还是阻力?诸如此问题均值得探讨, 且意义重大。重新审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北省地方政府的农业经济政策, 总结其利弊得失, 不失为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学术界对于“三农” 问题的由来、发展状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学界对于农业经济政策的研究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 湖北农业政策环境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所谓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主要指一国或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条件、山川河流、矿产资源等,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和创造文明的自然前提,对一国的内外政策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状况、教育状况、法律状况等等,它对政策有着更为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章主要对近代以来湖北农业的发展条件进行探讨,并对近代以来湖北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一个大致评估。
    关键词:
  • 政策导航——湖北农业政策文本考察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本章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湖北农业经济政策内容予以分析和研究。主要从政策的文本层面对国民政府时期的湖北农业经济政策的内容进行宏观考察。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南京国民政府及湖北地方政府制定了哪些主要的农业经济政策?其政策的文本内容如何?
    关键词:
  • 组织协调——湖北农业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组织准备不只是解决组织形式问题,而且包括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配备胜任称职的领导者和一般的政策执行人员,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合理的利用。494622本章主要从机构的设置、人员群体两个方面探讨政策实施的组织准备工作概况。主要回答的问题是:湖北地方政府为推行农业经济政策建立了哪些农业机构?这些机构的职能及分工如何?
    关键词:
  • 资金支持——湖北省政府的农业投入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农业投入,是现代政府为实现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农业系统的资金注入行为。它通常以财政、信贷和价格支持等形式作用于农业。本期的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信贷形式对农业注入资金,以支持农业的发展。本章对湖北省政府的农业投入进行考察。主要回答的问题是:湖北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来源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
    关键词:
  • 利益协调——湖北省土地政策的调整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土地问题,从内容来看,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即土地分配问题,也即土地采用什么方法去利用,才能使地利发挥其最大效能的问题;一是土地的经营权问题,即土地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占有,才能使土地占有者有最合理而最有利的享受利用土地的成果。494748在国民政府时期,无论是学术界、政治界、社会各界就当时中国土地问题的核心问题也即中国最主要的土地问题是什么争论不休。其中大多数认为土地分配问题是中国土地问题的重心。他们认为土地分配问题是土地问题的本质,中国土地生产之所以落后,是分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一种反映。也就是说,在不完善的土地制度下,谈不上地尽其利,必须在平均地权之后,生产、利用以及地尽其利诸问题才能解决。中国土地分配不均,是促成农业恐慌乃至全国经济衰落的基本原因。另一派认为土地生产或利用问题是中国土地问题的重心。中国现时使用土地之人,无论是地主或佃户,都感到入不敷出,生计日益艰难,其原因是由于农家耕地太少,资本短缺,土地生产力不足,而不是由于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如果生产或利用问题解决了,就足以解决土地的分配问题。那么当时的国民政府及湖北省地方政府对于土地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的呢?出台了哪些政策?其政策绩效如何?本章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 税收整理——湖北省田赋改革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政府缴纳田赋,是农民应尽的义务。但是田赋税率的多少,关系着国家财政收入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税率,既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使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是历代政府的追求。如何进行田赋改革,是摆在刚上台执政的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1928年,国民政府就发布通令,明确指出,“吾国田赋之法,历朝屡变,而以土地辽阔,人口殷繁,积弊相治,难于整理……影响民生,国家岁入,因而短绌。本章主要回答的问题:湖北进行田赋改革的缘起、内容、进程及成效如何?
    关键词:
  • 生产和经营干预——湖北省农业改良和农村合作运动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本期湖北,农业衰败。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对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了全面的干预。本章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进行了哪些干预活动?其效果如何?
    关键词:
  • 湖北农业政策评析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至为关键。正如诺思指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使国家成为经济史研究的核心。在任何关于长期变迁的分析中,国家模型都要占据显要的一席。”本章将综合考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湖北农业政策的绩效,回答的主要问题有:湖北省农业经济政策取得了哪些绩效?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何在?
    关键词:
  • 结语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本书的总结,我们认为, 在本期中, 政府在试图振兴农业上是想有所作为的, 具体表现为一系列计划的制订、法律法规的颁布、各种农业机构的设置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等。然而对于当时的政府来说,稳定农村秩序, 维持农业的正常发展, 是其必须解决的燃眉之急。也就是说, 它基本完成了“救济农业” 的任务, 而未能完成建设农业的任务。一个原本还未具备建设能力的政府, 试图完成艰巨的建设任务, 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命运。然而, 历史是无情的,以成败论英雄, 作为执政的国民政府及地方政权, 一方面无法应对外来势力———日本的挑战, 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解决最基本的农业问题, 使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安稳些, 稍微舒适些, 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未能达到, 这也是新生的国民政府只能被广大民众最后抛弃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