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赵德雷
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个人简介:

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zhaodelei@hrbeu.edu.cn)。

    暂无内容
  • 论垦区文化认同与垦区身份认同的调节作用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在快速转型的当代中国,人们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个体社会成员在分层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也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变动与调整。虽然决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是客观经济地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心态,并最终决定其主观生活满意度的,是他们对自身所处地位层级的主观评价以及相伴产生的公平或不公平体验。当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各种不平等同时出现,原本个体化的不公平感知便极容易形成群体性的公平缺失心态。当前,人们自评所处社会地位层级低于其客观地位水平的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以收入、职业等标准判断后处于社会上层、中上层的人,却认为自己只能算作下层或中下层;自认为属于社会中层的人所占比例大大降低。社会层级认同相对客观地位向下偏移的现实,既是人们不公平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会令公众的这种负面感受加剧,并给社会心态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本章意图探究有可能缓和此主客观矛盾、提升人们公平感受的有效途径。
  • 建筑装饰业农民工底层地位“合法性”的形塑与强化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地位合法性是人们对现有分层结构、阶层间关系合理性的感知与判断。类似于其他底层群体,当代转型中国的农民工群体也已挣扎在一种貌似“合法化”的不平等地位体系中。本文以建筑装饰业农民工为例,力图揭示不平等地位关系合法化的原因机制。第一,建筑装饰业层层分包的运行体制和关系霸权的人事管理惯例,在现代建筑工地建构起传统尊卑亲疏等道德理念盛行的温床,有助于工人认同自身所处的不平等地位体系的合理性。第二,建筑装饰业的劳动过程在表面上按照公认的社会公正原则展开,使工人们更容易认可此劳动过程中形成与体现的地位秩序。第三,地位合法性获得了外部效力因素的支持。第四,建筑装饰业农民工在同其他群体的比较中感到自身处境的优越性,也有助于他们获得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