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孙发平
机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汉族,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委党校和青海省委讲师团特邀教授等。获青海省政府“青海学者”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战略、青海经济问题、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学。先后独立、合作、主著及主编书籍10余部,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青海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9项、各类委托课题40余项,主持完成智库报告60余篇。主要成果有《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与补偿机制研究》《“四个发展”:青海省科学发展模式创新》《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中央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机遇下青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研究》《青海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研究》等。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青海省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20余篇智库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 2012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苏海红 孙发平 副主编 ; 赵宗福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2012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一部综合性的研究报告,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组织长期从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它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从战略高度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真实、全面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在内容上,包括主题报告、总报告、经济、社会、区域、专题等6个篇目。其中主题报告分别由青海省委书记、省长从战略高度对2011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2012年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分析及准确阐释,提出了全省的发展思路和未来战略取向。总报告在对青海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情况分别阐述的基础上,针对宏观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省情对2012年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经济篇以影响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以及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涵盖投资、财政、农牧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物价等领域和相关热点问题。社会篇以涉及青海社会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及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领域,内容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就业、生活保障等领域以及社会管理创新、收入分配等社会热点问题。区域篇以青海现实的区域特色为重点,以青海民俗文化旅游区、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青海东部城市群、三江源区生态保护、海北藏族自治州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形势、未来路径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和研究分析。专题篇立足青海实际,放眼全国,选择具有青海特色且对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就昆仑文化、生态移民、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降耗、消费驱动的发展定位、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等进行了学理性的研究和探讨。
  • 2013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苏海红 孙发平 副主编 ; 赵宗福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2013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一部综合性的研究报告集成,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从战略高度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真实、全面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书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组织长期从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既有学者对青海现实或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和分析,也有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权威部门的看法和观点,力求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为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选择提供理性参照,同时为各级党政领导、企业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资讯参考。 全书包括总报告、经济、社会、区域、特色五个篇目。其中总报告在对青海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情况分别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针对宏观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省情实际对2013年青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分析与预测,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经济篇以影响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以及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专题,内容涵盖投资、消费、农牧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和相关热点问题;社会篇以涉及青海社会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及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内容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就业、生活保障等领域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玉树灾后重建等社会热点问题;区域篇以青海极具特色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分别就“四个海西”的建设实践和实现路径、特色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民生创先的思路与措施、“飞地经济”的发展探索及产业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和研究分析;特色篇立足青海实际,放眼全国,选择具有青海特色并对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分别就“幸福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昆仑文化及文化产业、城镇化、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学理性的研究和探讨。
  • 青海省志·社会科学志(1993—2010)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 陈玮孙发平 主编 ; 马起雄代辛 张生寅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3月
  • 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近年来,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特色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高耗能产业在特色工业中比重较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特色生态农牧业、特色优势工业、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强化对策措施,推动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 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态势与思考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2005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立以来,在构建盐化工循环产业、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和煤炭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循环产业链框架初步形成。但也存在着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关键技术尚待突破、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改善发展软环境、完善循环产业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强化对策措施,促进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增强中国发展活力的重大改革举措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根植于独特的时代背景,遵循全面参与、市场导向、开放共享、教育引导和深化改革原则,涉及创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业投资改革、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创业创新孵化服务、财税金融支持创业创新等诸多方面,并不断呈现出新特点,成为增强我国发展活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大改革举措,促使更多民众在创业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成就梦想。
    关键词:
  • 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的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问题是时代发展的先声,解决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对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完善创业服务改革、加快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各类人员创业政策、加大城乡创业改革力度、促进协同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 青海“两型社会”建设的初步评价与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对作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和资源富集的青海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分析了青海“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对现阶段青海“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青海“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青海省道路联通研究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强道路交通建设,综合路网初具规模,运输能力不断提升。但青海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交通建设任务重,自然条件差,专业人才缺乏,装备水平低,导致道路联通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青海省要继续加大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建设力度,加快实现与周边省区和“一带一路”主通道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
  • 2023年青海“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2023年,青海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大局,政策沟通更加深入、通道建设更加完善、贸易质量不断提升、资金融通持续推进、国际交流活动成效显著,“一带一路”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国际贸易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东西不平衡、本土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等问题,未来有望通过持续完善公铁航运设施基础,深入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化医疗、教育、人才交流合作等措施,推动“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
  • 2023年青海省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人才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战略性资源,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强大支持引领作用。2023年,青海省不断发力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在创新政策机制体系、搭建引才用才平台、强化本土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用好援青人才资源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但也存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有限、培养引进人才方式单一、留人用人发展环境不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和困难。本报告在综合研判人才工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打牢育才基础、做优引才载体、树牢用才导向、做好留才保障等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