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吴静
机构:北京交通大学
个人简介: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交通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在《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人民论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中国知网总下载量近六干次,其中1篇学术论文被《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1篇发表在《红旗文稿》的学术论文被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网、搜狐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网站转载,独撰1篇研究报告被教育部社科司主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简报》采用。参编“高校德育成果文库”系列图书2部、学术专著1部。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
    吴静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生长于社会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期,成长于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行为方式深深刻着时代的烙印。高校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年龄接近,成长的时代背景相似,在思想、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心理容易靠近,思想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高校青年教师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品格引领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他们的学术风范和师德师风激发青年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他们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针对研究内容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概述了人的行为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内涵、特性及行为方式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第三章从年龄和身份方面界定了本书的研究对象高校青年教师,梳理和探索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内涵、特殊性及影响和作用。第四章主要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析。第五章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和表现特点。第六章深入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与时俱进三项基本原则,提出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系统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分类教育与融合教育相结合的四种基本方法。第八章从思想、发展、生活、环境四个维度提出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在现实社会中扮演着较为特殊的角色,他们既充当教育者也充当受教育者,并且具有现代社会特征,行为方式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烙印。高校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年龄相近,成长的时代背景相似,在思想、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二者之间心理容易靠近,思想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行为观、青年观、人才观、教师观为逻辑起点,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表现,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提出内在要求、基本原则及方法,进而在思想、发展、生活和环境四个层面提出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
  • 人的行为与行为方式解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人的行为是人的思想、情绪、感情、能力和行为动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有其自身的特点。日常活动中的有规则的行为系列称为行为方式,行为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达,受其思维方式的支配。行为方式是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特点。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行为和行为方式研究的基础上,从 纷繁复杂的诸多社会群体行为中抽离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特殊性和社会作用与影响,进而有效地开展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工作。
    关键词: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解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高校青年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生力军,他们的行为方式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青年一代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人的行为与行为方式的特点与一般过程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学科及流派对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机制研究,从年龄和身份进一步界定本书研究对象,并进一步总结出作为青年特殊群体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内涵、特殊性及影响,有助于细化研究工作,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关键词: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特别重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教师观,更加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尊重教师,注重教师的思想优化和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行为的研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行为观上,它主张社会关系决定和制约人的行为研究,将人的行为与人类历史的推演和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开创了行为研究,乃至人的研究的崭新领域。教师进行教育时,要注重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教师当前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应当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实证考察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肩负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肩负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任,肩负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的重任,因此,全面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及其特点,有助于在此基础上为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优化提出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实证调查数据来源,以首都高校青年教师为例。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进行归类,我们可以从政治参与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教育教学行为、交往行为、消费行为、家庭行为六个方面审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
    关键词: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影响因素解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随之提高。中国崛起和强大,有助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从个人的发展上说,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把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放心工作、安心教学。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的原因多种多样。高校青年教师生活在当代社会,其行为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在此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信息化 迅猛发展及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五个方面来考察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机理解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教书育人的使命,以学术造诣开启青年学生的智慧之门,以人格魅力引导青年学生心灵,是青年学生的学问之师和品行之师。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内在要求,为其行为方式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但是仅有内在要求还不够,因为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还应注重运用有效的方法,即通过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系统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分类教育与融合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使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 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路径建构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既有青年的共性特点,又有其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优化应从思想上引导、发展上扶持、生活上关心、环境上优化等层面入手,发挥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的作用,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物质、制度和环境保障,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