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志宏
机构: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原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库专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参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法规、文件起草及重大课题研究;参与编撰《大国应对之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探索》《政策科学与我国老龄政策体系的构建》《老年价值论》等著作;参与承担中央深改委、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得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 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
    焦国翔 李志宏 副主编 ; 朱勇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2月
    《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是中国老龄协会立项的“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及创新经验研究”的成果结集,由总报告、创新报告、专题报告及案例报告、附录构成。总报告全面总结分析了2020年以来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成就和问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智慧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趋势;创新报告和专题报告则选择智慧康养领域具有典型性和方向性的新模式、新行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及客观呈现;案例报告是对近几年涌现的创新经验的研究和剖析。本书认为,2020年以来的三年,是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最为困难的时期。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场所关停,市场消费减少,服务供给锐减,运营企业经营困难等,对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期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抗击疫情和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相继实施了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智慧助老行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老年智慧照护服务工程、第二个智慧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重大举措,推动智慧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出现了融合式智慧养老、医养保融合智慧养老、公益性智慧养老、积分共享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同时,也催生了基于数字前门的主动健康管理、“家社院”三级联合慢病管理、县域农村智慧助餐、医养康特色小镇等创新典型经验。全国智慧康养产业取得了数字化转型、创新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需求剧增等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突出、产品服务市场消费疲软、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短板。“十四五”期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将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生态,协同推进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呈现需求驱动、政策推动、技术撬动、服务联动、市场拉动五大发展趋势,为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提供有力支撑。本书既站位高远、视野广阔,又立足实践、尊重事实,针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市场的供需矛盾、消费痛点和经营难点等问题,通过对创新模式、创新经验的总结分析,提出完善提升和借鉴推广的建言建议,以及突破困境、寻求出路的解决方案和实现路径。本书政策性、针对性、实用性强,对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智慧养老产业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中国老龄产业政策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界定了老龄产业政策的内涵,阐述了中国老龄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剖析了其在内容构成、保护和扶持力度、产业政策特性、政策融合度、效力等级以及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系统提出了构建中国老龄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原则、目标、内容体系、基本取向,以及进一步完善老龄产业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 国内外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探析(1971~2018)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生活质量定义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老年人的客观生活条件、生活行为及其主观感受的总和。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文化价值体系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包括老年人的客观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以及老年人对客观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的主观感受。本文建构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框架,认为“需要”是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的初始动因,老年人需要的满足是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拥有、享用和消费来完成,最终将产生两种客观结果:客观外在生活条件、生存状态。而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主要取决于预期的生活条件、生存状态与实际生活条件、生存状态之间的差距。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价值观念、参照标准,通过影响预期进而影响老年人的主观感受。本文同时就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全人口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与生活数量、老年人问题与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策略以及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特殊性等基础性问题做出理论假设和预判。
    关键词:
  • “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需求增长态势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机会窗口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人口增幅剧烈震荡、老龄化水平增速略微放缓、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进一步加剧等阶段性新特征。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老年人消费需求升级、公共性和产业性养老服务共生共存、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用品的发展相互促进等趋势明显,政府、市场、社会的合力加快形成。根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相关测算,建议养老服务业发展要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 我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02月
    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的部署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在全国深入开展,老年人健康素养持续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老年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强化。但也存在老年健康促进多方联动机制尚不完善、健康促进的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服务尚不健全、老年人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报告建议,要建立健全协同联动、高效有力的健康促进工作体制;持续强化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进一步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服务资源“重心下移”;持续打造老年友好环境,降低老年人健康风险;推动医疗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对健康服务体系形成有力支撑;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参与对健康促进的作用;提升健康促进能力,促进行动的落地生效,推进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 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02月
    2020年我国开启了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2021年底全国建成992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2年启动第二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要求再创建1000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当前,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社区住房及楼宇环境适老化程度低、社区设施和服务不完善、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下一步要着力构建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住房环境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社区的宜居程度,提高社区健康和养老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早日实现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的目标。
    关键词:
  • 我国老龄产业政策创新的发展方向
    出版时间: 2024年02月
    近年来,我国老龄产业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对老龄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政策仍存在顶层设计缺位、政策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偏弱、产业政策特征不充分、政策的融合度不够、政策实施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随着老龄产业的发展,我国要明确新发展阶段老龄产业政策的定位,从老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要素保障政策、产业需求侧政策、产业监管政策等多个方向精准发力,加强产业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提升老龄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使其成为我国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