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程桦
机构:安徽大学
个人简介:安徽巢湖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导、二级教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现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杰出专业人才、安徽省首批高校学科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科技创新学术团队带头人。兼任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煤炭学报》编委。 现主持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5项,横向课题6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地方特色型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构造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1)地下结构计算理论;(2)岩石力学与支护;(3)矿山与岩土工程特殊施工理论与技术等。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三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创新人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4)
    程桦 主编 ; 王开玉 范和生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本书是在安徽大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课题组所撰写的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之上编写而成,内容主要涉及安徽省2013~2014年度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本书的撰写人员以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为主,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也参与了撰写。本报告参考了国家及安徽省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安徽省“十二五”建设全面深化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这一时期安徽社会经济在调整转型、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锐意进取,在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建设方面取得了优良成绩,具体表现在皖北地区经济的复苏、“皖江示范区”的发展壮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广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建设等方面。但是,安徽的发展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不高、居民收入相对偏低,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较快,环境压力日渐增加等问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GDP增长过分依赖工业增长拉动等问题,安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报告对安徽经济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勾勒出其现状、进展和趋势,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报告对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城镇化中的老年赡养问题等。其次,在安徽省社会建设方面,本报告用多篇文章对安徽省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质量、宗教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妇女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妇女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再次,本报告还重点研究了安徽省改革的经验,对安徽在三次农村改革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深入阐释。复次,本报告指出皖江城市示范区的建设是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其影响不仅作用于东部地区,而且辐射全省。最后,本报告对安徽社会发展指数,民生发展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安徽社会发展指数和民生发展指数进行了排名,构建了安徽省社会发展与民生发展指数体系。本报告客观反映了2013~2014年安徽社会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安徽社会发展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4年安徽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
  •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6)
    程桦 主编 ; 王开玉 范和生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本书是在安徽大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主要是对安徽省2015~2016年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与前景预测。本书由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共同完成,同时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校、省社会心理学会、省社会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研究人员也参与了撰写,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界兴皖”应用课题组也与本书进行了充分合作。本报告参考了国家及安徽省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收官之年,安徽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多重举措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保持稳定,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基层“两委”完成换届,积极践行“三严三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强省建设步伐坚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全力打造文化强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成果显现;社会事业成效显著,着力构建和谐安徽。在区域发展上,皖江示范区、皖北经济带、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建设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新阶段,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下行形势严峻,文化建设尚有差距,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纠纷频出,就业、养老压力加大,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等。本书对安徽经济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勾勒出其现状、进展和趋势,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社会治理篇,本报告认为“十二五”以来安徽省社会治理取得长足进步,社区建设方面形成合肥“世纪模式”和“芜湖经验”,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信访体制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深化。在创新创业篇,本报告对安徽省创新创业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研究,深入描绘了安徽省创新创业的新气象。在发展战略篇,本报告基于“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影响,客观科学地预测了安徽省“十三五”人口规划的重点,以合肥为范本,指出新十年合肥转型发展的关键议题,研判合肥在“十三五”时期安徽全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通过详细的文献和实证研究展望了安徽省对外关系和合作的美好蓝图。在民生建设篇,本报告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安徽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合肥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并运用调查数据分析了合肥市目前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市民满意度及需求。同时,结合安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以农民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策略。在专题报告篇,本报告立足于实践调研,对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通过构建安徽省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安徽社会发展指数进行了精确测算,由此对安徽社会发展指数进行了排名。本报告客观反映了2015~2016年安徽社会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安徽社会发展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2016年安徽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势。
  •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5)
    程桦 主编 ; 王开玉 范和生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本书是在安徽大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主要涉及安徽省2014~2015年社会发展状况与前景。本书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和管理学院的专家教授共同完成,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也参与了撰写。本书参考了国家及安徽省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安徽省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社会发展历程。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思路指引下,安徽经济社会的调整转型逐步深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民生环境持续改善,社会风貌和谐良好。2014年,安徽开启了土地改革新模式,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层级改革试点;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圆满完成33项民生工程任务,有效改善了民生环境;合肥跨步迈入长三角,正式跻身世界级城市群。同时,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安徽外贸经济发展不均,吸引外资后劲不足;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县域经济有待加强;就业扩容减速,就业压力增大;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均衡,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凸显。安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仍然面临重大挑战。本书对安徽经济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勾勒其现状、进展和趋势,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法治社会篇,本书认为“十二五”时期安徽省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政府科学行政能力逐步增强,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三农发展篇,本书对安徽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女性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小井庄为个案,全面描绘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新面貌。在就业保障篇,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在就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在家庭建设篇,本书以幸福家庭建设为切入点,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安徽省留守儿童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教育与关怀。在发展探索篇,本书指出了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安徽儿童社会发展、安徽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索,最后再次发布2013年安徽社会发展指数及发展指数排名,让读者准确把握安徽社会发展的实情与动态。本书客观反映了2014~2015年安徽社会的发展实情,剖析了安徽社会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5年安徽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势。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