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雨潼
机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个人简介:

1977年生,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人口经济学。近年来,出版专著《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如《基于出生队列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特征分析》《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分析》《基于3E协调度分析的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东北地区离婚率特征分析及原因思考》《从抚养比变化看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格局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东北地区离婚率全国居首的原因分析》《“候鸟式”异地养老方式研究》;主持“‘候鸟’式异地养老问题研究”(2015ZZ046)、“人口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2009JC056)和“吉林省人口性别结构研究”(404060310438)等项目。

  • 中国东北地区人口发展研究
    李雨潼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在多年研究工作中,笔者从不同角度对东北地区区域内的人口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人口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如生育水平低、人口净迁出、人口负增长、人口金字塔形状变化明显、高离婚率、区域人口候鸟式流动等。这些人口特征之间相互关联,且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文化互相影响,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区域人口经济发展现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数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本书将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区域内人口的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内人口生育水平、人口死亡水平、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等基本人口学特征;探讨区域内两个特殊的人口现象,一是东北地区老年人口的“候鸟式”异地养老现象,二是东北地区离婚率长期全国居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程度。旨在能够对东北地区人口发展水平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
  • 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基本现状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研究东北地区的人口问题,首先要明确“东北地区”的地理范围,历史上有关东北地区人口变动的资料多以“东北地区”为一个整体进行记载,因为各个时代的东北疆域有扩张有缩减,行政区划有分有合,各族居住地亦有迁徙变动。本文对东北地区的界定,为国家统计局对国内各地区常规分类中所采取的“东北地区”分类,即现阶段的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关键词:
  • 东北地区人口生育水平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东北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始终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低生育率国家中生育率最低的极低生育率地区。近年来,这种极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不仅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也引起了各新闻媒体的关注,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关键词:
  • 东北地区人口死亡水平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死亡是形成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受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一个人口的死亡状况可以反映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及人民生活的质量,一个人口中不同年龄与性别的人口的死亡差异也可解释许多人口问题、社会问题。
    关键词:
  • 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与流动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形式之一,涉及多个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和分类。“人口变动”指“人口状况受人类自身、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相对于人口出生和死亡及其导致的一系列人口变化属于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迁移则与流动属于人口的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移。人口学上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或动机而有意识地改变常住地,从而引起人口地区分布上的变动。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同一国境内,按照是否超越各省行政区划,划分为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对于同一省份内部,还可以分为县内迁移和跨县迁移。本文所用的人口迁移,不含省内迁移部分,仅指跨省迁移。本文所选取的流动人口数据为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所调查到的,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省户口的流动人口。
    关键词:
  • 东北地区人口性别结构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按人口的自然生物学指标进行划分的人口结构,与人口再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人口自然结构是过去长期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又是将来人口自然变动的基础。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人口性别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例关系,这种结构的合理性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合理的性别结构、协调的两性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人口性别结构受生理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同时又会对社会和谐、家庭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性别结构,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另一种是性别比,即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之比,一般以女性人口为100,本书所计算的各种分类下的性别比均为此种形式。若不考虑战争等特殊因素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同年龄组分性别死亡率、迁移人口性别比70259278。从人口的生物学属性上看,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规律就应该是出生人口性别比高,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到了婚配年龄正好达到均衡状态,这是人口的自然规律。70259279
    关键词:
  • 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不仅对该地区、该时点与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该地区、该时点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分年龄组死亡率、分年龄组迁移率。
    关键词:
  • 东北地区新型养老方式——“候鸟式”异地养老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异地养老是一种在非出生地、非户籍所在地的养老方式,包括长期性迁居养老和季节性休闲养老,“异地”的说法是相对之前长期居住地而言的。“候鸟式”异地养老,则是指短期或长期选择更舒适的气候和环境,季节性前往异地休闲养老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候鸟式”异地养老是一个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型养老方式。国外异地养老现象开始比较早,跨省甚至跨国养老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国的异地养老潮流才刚刚开始,现阶段还是以跨省“候鸟式”异地养老为主,跨国养老人口还是很少。70259291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雾霾频发,对具有迁移能力的老年人口形成巨大的迁移“推”力,而越来越多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条件的区域,将吸引异地养老人口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完善服务并加大宣传攻势,形成巨大的迁移“拉”力,“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必然导致“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对这种日益成为趋势的养老方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随着异地养老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2009年大连市成立的“国内异地养老协作网”等相应的各种机构不断建立,服务不断完善。作为一种影响力日益增大的养老方式,无论学术界如何评价,这种养老方式都会越来越常见,采取这种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口规模都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
  • 东北地区的较高离婚率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婚姻,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社会制度,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人口婚姻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婚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其人口总体发展的态势,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人口的婚姻状况可分为未婚和已婚,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有配偶、丧偶和离婚。某一时期人口的婚姻构成反映的正是不同婚姻行为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演进,婚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迁。一方面,婚姻的稳定性降低,离婚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在适婚年龄的人群(特别是女性)中,已婚者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表现得尤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70259307婚姻的形成是预期结婚收益与结婚成本相比较的结果,而离婚则是在离婚收益大于离婚成本的情况下出现的对婚姻的舍弃。这种收益和成本,不仅包括直接的经济收益和成本,还包括社会成本等。离婚是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制度是一定社会有关解除婚姻关系的原则、条件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70259308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
    关键词:
  • 东北地区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本章对于人口、环境、经济系统协调性分析所选取的指标,主要遵循权威性、针对性、可评价性、连续性和动态性等原则。本章模型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分地区数据和各省的统计年鉴,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拟合数据,拟合数据均加*号作为注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