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晓婷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博士。

  • 北京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李东松 冯虹 主编 ; 李晓婷 鞠春彦 曹飞廉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的四类社会组织,本书重点分析北京市这四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化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是深化北京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在登记制度、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 农转居社区青少年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社区教育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教育形式,是我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与社会密切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本文以农转居社区为例,探究该社区教育服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观念、拓展服务主体、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社区教育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 立足新起点,推动北京社会组织的改革、规范、发展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为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推动社会创新,北京市在社会组织的体制改革和培育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政府购买服务体制机制、登记制度改革以及新型社会组织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的社团发展突出,民办非企业在教育、科研领域贡献大,社区社会组织功能初显,国际非政府组织云集。但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内部治理能力不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与规范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明确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法制,转变理念,加强社会组织的自我建设与改革创新。
    关键词:
  • 北京市行业协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行业协会的发展在北京市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一方面政府与行业协会的脱钩改革加快了行业协会从行政合法性向社会合法性的转变;另一方面民间性行业协会增速较快,商会和联盟组织的数量已经占到行业协会总数的半壁江山。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成为全国各地商会的集聚地。近年来,北京市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开始显现,未来发展仍以脱钩改革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能力建设为主。
    关键词:
  •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京发展及参与治理现状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北京是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驻华机构的主要所在地,国际知名的非政府组织基本都在北京落户,还有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总部就设立在北京。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境外非政府组织积极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同行者。
    关键词:
  • 北京市延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当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手段。延庆县从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加强县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均衡配置,通过“开放式”办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育人质量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寄宿制学生的道德养成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十二五”时期改革与发展是北京社会组织的两个工作主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助力下北京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同时推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北京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北京社会组织发展形成首都特色,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关键词:
  •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扩招、合并以及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生态环境在短短十余年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教师群体内部出现了收入分化、资源获得能力的分化、成长分化以及学科分化,以青年讲师及助教为主体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面临职业成长和现实生存等诸多挑战。如何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问题。
    关键词:
  • 北京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以朝阳公园社区为例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北京市朝阳公园社区根据自身国际化特色浓厚的特点在社区治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政府主导下的“居物联合”治理模式,将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引入社区治理的主体中,依托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合力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探索着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即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合作模式创新。
    关键词:
  • 我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研究——以北京市大栅栏街道B社区为例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网络化治理是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执政理念与治理方式上的转变。北京市大栅栏街道B社区在政府主体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起街道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合作的社区网络化治理模式,完善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丰富了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实践。
    关键词:
  • 合作、动员、陪伴: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探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在协同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社会组织作为重要外部力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在规范引导、培育赋能、搭建平台、联动机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社会组织采用“系统性引导,陪伴式参与”的方式贯穿社会治理项目始终,面对不同的社区治理主体选择不同的参与路径:面对社区居委会,采取“服务效果”逻辑下的合作路径;面对社区居民,采取“需求导向”逻辑下的参与动员路径;面对社区社会组织,采取“有效运转”逻辑下的陪伴成长路径。面对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自身出发继续深入探寻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