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严国威
机构: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
个人简介:

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社会组织、残疾人社会政策研究。

    暂无内容
  • 治理吸纳慈善:2019年中国慈善事业综述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2019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基本面相对稳定且总体向好,社会组织总量和慈善捐赠总量持续增长,志愿服务、慈善资产管理和行业建设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从2018年中国进入新时代以后,2019年整个民间慈善事业被进一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呈现“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其一,在国家层面,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会等官办慈善组织,以治理的方式有选择地吸纳慈善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其二,在市场层面,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向善和商业慈善在质疑中逐渐成为时尚,企业社会责任和影响力投资成为重要主题。它们在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社会及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伴随着纷繁复杂的争议。其三,在社会层面,儿童福利与青年公益开始凸显,青年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益自组织开始活跃。在民间公益慈善空间被政府和商业挤压的状态下,这些青年公益却依旧可以实现社会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在未来的中国,慈善事业必然会因应政府、商业和社会要求而产生不同的话语和实践。
    关键词:
  • 2020年度广州慈善会系统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2020年度,广州慈善会系统市、区、镇街三级组织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慈善会在参与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实行“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搭建全民参与慈善平台、推动本地公益慈善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深化慈善会系统改革创新,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党对慈善会系统的领导,把党组织的政治活力转化为慈善会的发展活力;区级和镇街级慈善会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保证组织发展的行稳致远;坚定慈善会的社会化改革方向,特别是区级慈善会应继续加强秘书处的建设和人员配备;推动慈善会的专业化发展,在慈善捐赠平台搭建、慈善品牌项目打造、慈善财产保值增值、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更加科学系统的规划;强化市、区、镇街慈善会对社区慈善发展的支持能力。
    关键词:
  • 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中国进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本文结合广州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推动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四条可行路径:基金会发挥资源优势,通过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有专长的社会组织在乡村开展公益服务;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搭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公益平台,引导和链接社会资源流向乡村地区;基于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积极探索社会企业模式的应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结对帮扶、项目带动、专业支持等方式,支持乡村地区慈善组织的成长,助力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
  • 建设韧性的慈善共同体:2020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2020年,中国慈善事业因全民抗疫而表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虽然社会组织总量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并且举国动员的治理体系也在继续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吸纳,但是慈善资源总量仍然呈现喷涌之势,志愿服务也实现较高质量增长。在人类减贫和疫情防控的中国道路上,家国共同体得到空前强化。在此背景下,围绕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行业建设等领域,都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慈善共同体。这既是积极回应风险社会中人们对于安全和尊重的渴望,也是反思一段时间以来公益慈善被工具化后的价值回归。这种慈善共同体的建设不仅表现为社会组织的嵌入式发展和网络化协同,更展现出跨部门的多业态融合。慈善共同体具体包括志愿者共同体、社区共同体、公益服务共同体、慈善捐赠共同体、行业自律共同体五个层面。在后疫情时代,应当继续推进慈善共同体的韧性建设,鼓励志愿者自组织化、社区防疫互助网络常态化、公益价值链建设以及民间基金会培育,以催生能够消解内部张力和外部压力的韧性因子。
    关键词:
  • 慈善第三波:2021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07月
    2021年,中国慈善事业在继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和2016年《慈善法》颁布之后迎来了第三波浪潮。当社会组织在豫晋水灾中涌现出了继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后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的同时,腾讯、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投入巨资支持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资金额度更是超过2020年度全国慈善捐赠总额。这一年,融合公益与商业属性的新业态组织迅速崛起,数字化公益的兴起则为中国慈善事业开始引领世界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慈善法》修订工作继续坚持开门立法,乡村振兴的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及第三次分配政策被纳入基础性制度安排,我国锚定人人慈善助推共同富裕的慈善政策初步显现。然而,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参与第三次分配和乡村振兴依然面临着来自观念、组织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推动形成一套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自我动员机制或许可以成为我国慈善事业未来发展新的方向。
    关键词:
  • 《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普法模式的创新探索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2021年,随着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法治宣传教育“八五”规划正式开启,广州慈善事业法治建设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夯实了广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广州市积极构建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相并重、普法宣传与执法实践相结合的多维度普法工作体系,探索创新多样化普法工作方法,持续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性,推进普法工作场景化,实现普法工作立体化,有效增强了全民慈善法治观念。
    关键词: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探索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推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是广州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的重要工作内容。面对2021年5月广州发生的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广州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展现出高度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在力量增援、专业支持、物资支援、困境帮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中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本文提出三点建议:建立常态化的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区防疫行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