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慈善第三波:2021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作者:
朱健刚 严国威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7203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1年,中国慈善事业在继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和2016年《慈善法》颁布之后迎来了第三波浪潮。当社会组织在豫晋水灾中涌现出了继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后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的同时,腾讯、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投入巨资支持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资金额度更是超过2020年度全国慈善捐赠总额。这一年,融合公益与商业属性的新业态组织迅速崛起,数字化公益的兴起则为中国慈善事业开始引领世界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慈善法》修订工作继续坚持开门立法,乡村振兴的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及第三次分配政策被纳入基础性制度安排,我国锚定人人慈善助推共同富裕的慈善政策初步显现。然而,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参与第三次分配和乡村振兴依然面临着来自观念、组织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推动形成一套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自我动员机制或许可以成为我国慈善事业未来发展新的方向。

关键词:

公益慈善慈善事业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

朱健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担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国际第三部门研究学会(ISTR)理事,NVSQ期刊编委,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常务理事。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咨询委员。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公益兼职有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理事长、福建正荣基金会理事、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理事等。曾获评《公益时报》2017年度人物,《中国慈善家》2016年封面人物,所办机构获得《南风窗》2007年度最佳公益组织。长期致力于研究公益社会学、发展人类学与社会组织发展,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与教育部课题和重点课题。在China Quartely、《社会学研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主编《中国公益蓝皮书》和《公益》期刊。主要著作有《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民族志》《公共生活评论(第一辑):社区、空间与行动》《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行动的力量:对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等。

严国威: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社会组织、残疾人社会政策研究。

文章目录
2021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面
  • (一)社会组织总量保持低速增长
  • (二)慈善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 (三)慈善资产管理继续稳健推进
  • (四)志愿服务逐步迈向纵深发展
中国慈善事业第三波的开启
  • (一)锚定共同富裕的慈善政策初步显现
  • (二)融合公益和商业属性的新业态的公益慈善组织迅速崛起
  • (三)商业向善、新技术赋能和社区慈善促进慈善资源高效集聚
  • (四)公益慈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迈上新的台阶
思考与展望
  • (一)第三次分配政策下的慈善事业的挑战
  • (二)展望中国慈善事业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