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曾芸
机构:贵州大学
个人简介:

苗族,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化产业博士后,贵州大学旅游系系主任,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西部社会建设调查研究暨实验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旅游与减贫、文化产业管理等。

  • 社会建设与扶贫开发新模式的探求
    曾芸 王春光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以往相关的扶贫开发研究大多采用的是经济学视角,讨论的是资金问题、项目和产业问题、招商引资问题等经济方面的问题,而很少从社会基础去考虑扶贫开发问题。实际上,贫困问题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这对推进我国扶贫开发模式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报告是建立在深入的调查基础上的,提出的建议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扶贫开发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很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值得正在开展扶贫开发实践的地区的领导干部好好地研读和借鉴。
  • X县扶贫开发二十年的历程及制度分析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本文介绍了X县扶贫开发二十年的历程及制度分析,主要包括:一、贵州扶贫的阶段性特征;二、X县扶贫开发二十年的阶段历程;三、专项扶贫体制机制短板;四、行业扶贫体制机制短板。
    关键词:
  • 社区参与的行政化路径与发生逻辑分析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社区参与是国际援助机构实现核心目标的根本途径,也成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解决发展中诸多问题的有效工具。基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地调研,本文对社区参与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在实践中逐渐偏离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亦对目标群体逐渐失语、基层政权逐渐走向权力中心、其他相关群体逐渐“离席”的权力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进而深入探讨了行政路径依赖的发生逻辑。从学术和理论批判中寻找政策出口,提出政府主动推动社会主体性成长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
  • 产业扶贫制度末端困境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篇演讲主要介绍在贵州农村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时所遇到的困难,包括贫困群体的成果被剥夺、贫困群体的主体参与性被忽视、风险共生等等,提出通过加强制度末梢建设来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
  • 屯堡妇女服饰演变的社会透视
    出版时间: 2014年03月
    本文主要阐述了屯堡妇女服饰的历史演变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首先分别介绍了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屯堡妇女服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得出改革开放后屯堡传统妇女服饰面临着强大的现代化冲击的结论;其次叙述对屯堡文化传承的思考,并提出在屯堡地区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 武陵山区减贫公共财政政策的视角转换与制度创新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在区域性连片扶贫开发新战略实施之初,有必要对以往扶贫开发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经实地调研发现,由于扶贫资金瞄准机制、资金投向、资金配置方式的不合理,导致项目贫困群体能力未得到有效提升,实施效率偏低,形成过度的行政路径依赖,并带来扶贫目标偏置、扶贫资源浪费、权力寻租等问题。我们应从支持合作组织发展、加大“软”服务投入、创新资金配置方式等方面,以构筑发展的社会基础为切入点,探寻扶贫公共财政政策转向的路径。
    关键词:
  • 堂安村调研过程简述及村落共同体理论梳理
    出版时间: 2022年09月
    首先,本文介绍堂安村调研希望结合新的政策背景,连贯呈现出堂安村发展的社会规律,为堂安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其次,本文指出堂安村课题展开的必要前提是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学理和政策意义上的呈现和界定。调研要回应涉及社区个案研究与中国总体国情关系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经典问题:仅仅一个村庄如何能够代表贵州乃至中国,以及这个村庄的研究与全国其他村庄的研究有怎样的关系。最后,本文梳理了新区域主义、村落共同体等理论。
    关键词:
  • 梯田农业与社会延续
    出版时间: 2022年09月
    首先,本文叙述了贵州省堂安村的历史,指出梯田之高低、居住之远近相传与开村时居住造田的先后相关,这形塑了村庄社会时空结构的秩序。其次,本文论述了梯田与“家”的关系。以梯田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体现了侗族同胞的社会记忆。堂安梯田水利合作系统和道路修建,是依托“地块组”和“同组”而实现的“家”联合,进而实现村级互助合作。最后,本文论述了地方性知识在维持梯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梯田、森林、水资源,保障农户生计安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 旅游发展:堂安的经济转向
    出版时间: 2022年09月
    本文聚焦堂安的旅游发展。以2014年为时点,堂安的旅游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简略叙述堂安旅游的初步开发之后,本文重点分析肇兴侗寨旅游景区建成之后堂安旅游市场的变化:一是肇兴景区与堂安村庄的互动,二是堂安村民的市场自觉,三是外来者对堂安旅游的阐释,最后分析了堂安旅游的未来发展问题。梯田社会的资源要素是堂安经济转型不可分割的基础,堂安的旅游发展需要嵌入社会文化和生态系统中,通过村民的自决来更好地实现这种转型。
    关键词:
  • 梯田社会与乡村振兴
    出版时间: 2022年09月
    首先,本文梳理了关于堂安稻作水利系统与“家”为基底的社会合作共嵌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对贵州省堂安梯田社会的研究所采取的“家—村—国”分析框架。其次,本文指出梯田世代相继营造铸就的社会合作和鼓楼形塑出的文化主体性与轮回社会观,形成绵绵不绝的社区可持续内生动力。最后,本文提出从自在自然到城乡互嵌、农耕业态多维度更替中,本研究发现了农业文化遗产和时代衔接的可能性,回应了推动地方主体性成长,重新接续文明根脉的问题。而农旅融合、康养休闲、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的出现,本质是传统向现代的内在延展,这种延展依托着堂安农业文化动态积淀的深厚资源。
    关键词:
  • 附录
    出版时间: 2022年09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