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海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城乡关系、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

  •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
    王贵荣 魏后凯 主编 ; 韩磊 张海鹏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4月
    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05%,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为7.12%,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一产业对GDP实际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拉动GDP实际增长0.31%。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7%和12.5%,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0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上升到13.6%。2023年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11897万公顷,增长0.5%,粮食单产5845公斤/公顷,增长0.8%。其中,玉米产量涨幅最大,产量达到28884万吨,增长4.2%。大豆扩面积、提单产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大豆种植面积1047万公顷,增长2.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长2.8%。小麦产量13659万吨,减少0.8%;稻谷产量20660万吨,减少0.9%。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进一步凸显。主产区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7.9%,对2023年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1.0%。2023年肉、禽、蛋、奶和水产品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油、棉、糖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水产品产量7100万吨,增长3.4%。2023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迈上2亿亩台阶,油料总产量3864万吨,增长5.7%。糖料产量11376万吨,增长1.2%。茶叶产量355万吨,增长6.1%。棉花产量561.8万吨,减少6.1%。2023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收窄,主要农产品进口结构性增长。全年农产品进口额2341.1亿美元,下降0.3%;出口额989.3亿美元,增长0.9%;贸易逆差1351.8亿美元,同比收窄1.2%。2023年粮食进口大幅上涨,进口16196万吨,增长11.7%。其中,小麦进口1210万吨,增长21.5%;玉米进口2713万吨,增长31.6%;大豆进口9941万吨,增长11.4%;稻米进口263万吨,下降57.5%。食用植物油进口981万吨,增长51.4%。食糖进口397万吨,下降24.7%。猪肉进口155万吨,下降11.7%;牛肉、羊肉和禽肉进口有不同程度增长。水产品进口501万吨,增长10.6%。2023年农产品与食品价格整体稳中有降。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降2.3%,是近6年来最大降幅;食品类消费价格下降0.3%,是2010年以来最小降幅。畜牧业产品和蔬菜价格降幅较大,是推动全年农产品与食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猪、牛、羊价格整体下降,生猪生产者价格降幅最大,达到14%,推动畜肉消费价格下降7.3%。受产量与进口量增长叠加影响,玉米和大豆第四季度生产者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2023年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983元,增长6.7%,增速不及人均消费支出,带动恩格尔系数下降。2023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7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78%和32.35%。2023年涉农工业呈现低速增长态势,涉农服务业发展全面恢复。全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2%、3.3%。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0.6%、2.8%、5.8%,造纸业增加值增长3.1%。涉农工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在75%警戒线附近。预制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存在市场监管不足和生产标准不统一问题。2023年,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5亿吨,增长6.1%,但农产品产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短板。食物流通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870.3亿元,增长12.5%。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首次突破5万亿元水平。2023年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实际增长7.6%,涨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9,比上年下降0.06。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仍然偏低。农村高收入组家庭收入增长8.8%,低收入组家庭收入提升4.8%,收入分配不均衡状况加剧。2023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较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农民工月均收入4780元,增长3.6%。虽然农村劳动务工有序恢复,但农民工规模和收入增速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75元,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拓展,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上升。展望2024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困难和挑战,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线,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方向重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仍然较为充足。农林牧渔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第一产业投资有望恢复增长,乡村消费扩容升级,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涉农产业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对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支撑作用。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安全供给,预计粮食总产量突破7亿吨。畜产品、水产品和蔬菜供应充足,预计全年生猪供应量整体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保有量。农产品贸易规模基本持平,继续发挥保障供给和调剂余缺的功能。肉类、乳品、水产品和水果等高价值农产品进口增加,大豆进口增长速度放缓。重要农产品与食品价格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发生结构性波动。全年大豆价格保持低位运行,玉米、猪肉价格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食品制造业、冷链物流业、餐饮业等涉农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但国内外市场需求恢复仍不及预期,整体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在多项强化收入举措下,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增长,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3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下降到2.35左右。
  • “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改革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业丰则国家安,农村稳则国家强、农民富则国家盛。食物供需平衡和农产品价格稳定是市场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基础。农业向好全局就会主动。“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要提升农民素质和提高农业生产集约程度,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为农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要以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探寻工农协调发展、城乡互补共赢的新优势、新空间、新机遇、新途径,并将其转换成新政策、新项目、新工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核心农民培养,实现农业稳固持续、农村美丽和谐、农民富有乐业的目标。
    关键词:
  • 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