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营立成
机构: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
个人简介:

社会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社会理论等。

    暂无内容
  • 北京市人口疏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本研究以历史的视角和多源数据的视角,分析北京人口调控的关键特点、重要举措、效果、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实现北京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第一,从人口调控机构设置、人口调控政策举措、人口调控参与主体和人口规划目标四个方面,考察了新中国成立至今北京市为有效控制人口总量采取的一系列相关举措。第二,利用美国经济分析局和北京市统计局的区域行业数据,对纽约都市区和北京市的人口和产业结构分布进行比较,试图发现大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和经济之间的联动关系,寻找产业空间转移的发展规律,为北京市及其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第三,研究了人口疏解应避免的几个认识误区。第四,探讨了化解人口疏解风险的帮扶保障政策体系。首都人口疏解工作既要讲求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也要强调现实性、社会性与协调性,对与疏解相关的各类社会成员,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给予必要的帮扶支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更是保障首都秩序与公共安全、确保疏解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基础。第五,提出首都人口疏解的政策建议。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制定首都圈相关规划和配套法律,深化分税制及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创新,加快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提高中小城市的人口吸纳力,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省级层面来看,要运用市场手段引导人口外迁,抑制特大城市对流动人口的过度需求,积极探索多主体综合调控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人口规模,突出证件管理在人口管理中的调控功能,提升地方政府人口转移动力,促进市域内的人口合理分布,优化京津冀人口格局。
    关键词:
  • 北京迁居人口社会再适应及其促进机制——基于两个社区的案例研究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北京自古以来是政策性人口迁居频繁发生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基于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村改居”推进城市化等进行过一系列政策性迁居安置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安置社区。本报告基于两个政策性迁居安置社区的研究表明,北京市内政策性迁居人口的社会再适应表现出复杂特点:在生计适应方面,呈现出食利化、低就业与内向化;在空间适应方面,居民们将原有的生活经验与习惯嵌入新的空间之中,因而表现出对新规则的不顺从;在关系适应方面,呈现出内卷化与“外斥化”;在文化适应方面,表现出身份认同的内在张力。基于此,应通过以能力建设应对身份焦虑,以机制创新化解空间矛盾,以增进共识缓和群体对立,以制度优化促进文化认同等手段促进政策性迁居人口再适应。
    关键词:
  • 2020年大型社区治理实践——以回天地区治理为例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社区多元治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三年来,回天地区治理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合作治理格局,社区党的组织力明显增强,教育、文化、交通类公共服务全面优化,社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比较明显,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治理中作用凸显。但也存在亟须完善的方面,如为老服务、社区参与等。从理论上,实际上是围绕重塑“社区关系”展开的,以党建引领黏合“组织关系”、以治理单元优化“空间关系”、以机制优化耦合“制度关系”、以空间提升重塑“生活空间”。
    关键词:
  • 202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人口的发展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首都,其人口形势始终受到高度关注、人口问题时刻受到高度重视。本报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人口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展望,在梳理人口规模的变迁特点、把握人口结构的演变逻辑、分析人口素质的提升表现、厘清人口管理服务的实践机制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北京人口发展趋势做出研判,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本报告认为,北京在人口发展和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局和挑战,只有探索减量发展长效机制、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新动能、打造高质量人力资本新生态、挖掘城市发展新区发展新潜力、在经济政策中纳入生育友好型新视角才能实现新时代人口与经济、社会、城市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 首都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海淀区快递小哥的调研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类新业态蓬勃发展,快递员、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逐渐发展壮大。北京市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者,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非常关注。本报告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的快递小哥进行调研分析,从社会整合、社会支持、社会参与3个方面探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具体机制,并提出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报告认为,新就业群体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社会保障不足、社会融入感不强、社会参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北京市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开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要进一步把党建做强、把服务做细、把激励做实、把科技做优,在服务保障首都新就业群体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助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赋能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