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夏文斌
机构:
个人简介:

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副校级干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系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百人工程)。多次参与中宣部、教育部等重要文献的调研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著作3部,主持《区域公平与新疆跨越式发展》(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公平与社会和谐发展》(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5项。曾获教育部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学术奖(2012年),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2003年、2007年北京市优秀党课奖(灵山杯),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多项学术奖。

  • 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
    张新洲 主编 ; 夏文斌 易丹 双华斌 沈壮海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左手拥抱梦想,右手触摸现实,他们青春飞扬、崇尚知识、朝气蓬勃、振翅欲飞;他们观点前卫、心态通达、个性迥异、追求时尚;他们情感丰富、不惧挑战、善于沟通、乐观豁达。大学生是家庭的期望,是社会的焦点,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一直以来,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种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形态研究却始终是一个空白,鲜有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校园生活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它既包含大学生的学习、娱乐、消费等行为,又囊括他们的情感、健康、心理等态度,其深入研究对高校提升校园生活建设、引导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即是对基于此前提的调查设计进行数据呈现和深入分析。 本次调查围绕大学生生活形态这个主题,从大学生的健康观、情感观、消费观、媒介观、就业观、公益观六大价值观入手,从行为学、心理学双重角度剖析大学生的典型行为和背后的心理特征。同时,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时间安排、活动类型、校园生活各个层面的满意程度进行研究,为高校和社会全面了解大学生生活形态提供参考。 此外,在调查研究中,本报告还对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闪婚、裸婚等社会现象的态度等,希冀能以一个生动客观的方式来呈现真实的大学生情感和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升级、社会与大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以及推动和谐社会进程有所帮助。 本次调研的过程是研究者主观认识与研究对象行为态度逐步验证、修正统一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生活涉及的各个领域,沿着“提出问题——观点采 集—— 定量验证”的思路进行了内容设计和数据采集,在大样本的数据结论中归结答案,进而提炼本文的结论观点。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整体描述大学生结构、概述大学生生活形态;第二部分是技术报告,即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三部分是分报告,分健康观、情感观、消费观、媒介观、就业观、公益观和校园生活满意度等七个部分全面解析大学生生活形态。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