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沈壮海
机构: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个人简介: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强国的关键要素及其评价研究——以当代中国为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等课题多项,担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首席专家。出版著作《文化软实力及其价值之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德育编年史》等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百余篇。2009年起创办并主编出版年度辑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
    张新洲 主编 ; 夏文斌 易丹 双华斌 沈壮海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左手拥抱梦想,右手触摸现实,他们青春飞扬、崇尚知识、朝气蓬勃、振翅欲飞;他们观点前卫、心态通达、个性迥异、追求时尚;他们情感丰富、不惧挑战、善于沟通、乐观豁达。大学生是家庭的期望,是社会的焦点,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一直以来,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种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形态研究却始终是一个空白,鲜有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校园生活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它既包含大学生的学习、娱乐、消费等行为,又囊括他们的情感、健康、心理等态度,其深入研究对高校提升校园生活建设、引导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即是对基于此前提的调查设计进行数据呈现和深入分析。 本次调查围绕大学生生活形态这个主题,从大学生的健康观、情感观、消费观、媒介观、就业观、公益观六大价值观入手,从行为学、心理学双重角度剖析大学生的典型行为和背后的心理特征。同时,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时间安排、活动类型、校园生活各个层面的满意程度进行研究,为高校和社会全面了解大学生生活形态提供参考。 此外,在调查研究中,本报告还对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闪婚、裸婚等社会现象的态度等,希冀能以一个生动客观的方式来呈现真实的大学生情感和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升级、社会与大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以及推动和谐社会进程有所帮助。 本次调研的过程是研究者主观认识与研究对象行为态度逐步验证、修正统一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生活涉及的各个领域,沿着“提出问题——观点采 集—— 定量验证”的思路进行了内容设计和数据采集,在大样本的数据结论中归结答案,进而提炼本文的结论观点。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整体描述大学生结构、概述大学生生活形态;第二部分是技术报告,即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三部分是分报告,分健康观、情感观、消费观、媒介观、就业观、公益观和校园生活满意度等七个部分全面解析大学生生活形态。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