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梁幸枝
机构: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社会学硕士,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调查室副主任,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总干事,中级统计师、经济师、高级研究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调机构本土化发展、广州社情民意、价值观变迁等。

    暂无内容
  • 广州污水处理收费的民意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本报告基于“广州污水处理收费民意调查”,在了解公众对污水处理现状、污水收费调整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意见,对污水处理的成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调查显示,“调价治污”的社会公信力极低且不断下降;“改革治污”为公众的主流期盼,支持度不断上升,民心所向,两种现象对比分明。
    关键词:
  • 2007年度市民个人生活感受调查报告社情民意篇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本报告基于“2007年市民个人生活感受年度调查”,分析当前广州市民个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感受以及不同群体的感受特点。调查显示,大部分市民对2007年的生活状况是认同的,所有指标可接受度均在五成以上,个人社会生活感受类指标的满意度较经济类高;经济类指标的满意度五年来稳中有升,社会类指标个别波动,总体保持稳定。调查发现的一些现象应引起社会关注:相对弱势群体对“劳保福利”、“住房状况”感受较差;中年人对“就业状况”、“工作”和“个人收入”感受相对较差;中低收入者近三年来对“工作”、“住房状况”、“看病就医”的感受变差。
    关键词:
  • 公众关注的民生新情况新问题——2007年度广州社会经济状况公众评价调查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本课题组于2007年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对市民进行了入户调查,回收了100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公众对广州社会经济状况的评价中,多项指标的满意度、不满意度出现较大变化,公众希望政府优先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最大的特征是,新的热点正在浮现,旧的热点逐渐淡化。公众评价及民生热点的变化,显示政府工作取得了成绩,同时反映公众需求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新变化,政府工作着力点应与时俱进有所调整。
    关键词:
  • 2007年物价变化问题公众评价调查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本课题组于2007年9月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对市民进行了入户调查,回收了100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九成八市民对近期广州物价上涨反映强烈,对目前物价水平的不满意度达六成二。八成七市民认为物价变化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水平,超过五成人表示会减少消费。六成二市民表示能够承受目前物价上涨幅度,但弱势群体如离岗、无业、失业人员、临时工以及低收入者,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明显不足。七成七市民预期2008年物价仍会上涨,近七成人担心自己生活质量受影响。物价问题已成为市民希望政府解决的首要经济问题。
    关键词:
  • 广州医疗行业服务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本报告基于“广州医疗行业服务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描述了公众对广州医疗行业服务状况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显示:超过六成五受访者对广州“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表示不同程度满意,过半受访者肯定“医疗服务新价格”及“药品阳光采购”对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受访者对在广州看病就医的总体满意度过半,其中“医院环境”、“医疗设备”、“护士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获得较高评价。虽然多数受访者肯定广州医疗服务状况有改进,但调查显示医疗收费水平高、医疗服务不尽如人意、医德医风不正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关键词:
  • 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广州市民评价民调报告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本文调查市民对室内场所空气污染状况、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看法,并从不同学历、年龄、工作类型的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态度特点。结果显示,市民普感室内空气污染的存在,不少人感到污染带来身体不适,希望政府定期检测、公布室内空气质量。
    关键词:
  • 对广州“限外”的穗珠民意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本文调查广州和珠三角地区民众对广州“限外”的态度,对其效果及负面影响的看法。结果显示,两地民众均认为“限外”会起到缓解道路拥堵的效果,其中广州支持政策者过半,珠三角则反对者过半;两地民众均认为“限外”会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是影响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和增加民众出行的麻烦成本。
    关键词:
  • 关于广州电动自行车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电动自行车凭借其灵活轻便、价格适中的特点以及快递、外卖等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大部分市民出行和相关运营企业重要的交通工具,对节能减排、最后一公里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管理依据不明以及驾车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等因素,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交通安全问题,超速、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高发,导致道路通行秩序混乱。为实现电动自行车的现代化治理,需要提升认识,求得共识,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有效运用“禁”“限”手段,提升交通治理能力,确保车辆遵守交通规则,加强“源头治理”,对快递、外卖配送的关联企业从严监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