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熊炎
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
个人简介:

熊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应急管理、组织理论。熊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治安、应急管理。

    暂无内容
  • 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推广与完善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2012年以来,北京市开始通过划分责任网格、搭建合作平台、规范运行机制、整合信息系统、鼓励部门融入等举措,逐步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从现实情况来看,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服务化与综合化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规范流程与指挥机制、技能标准与合作机制、评估体系与参与机制加以解决。
    关键词:
  • 北京高校学生的传谣意愿与谣传感知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在北京高校学生传谣意愿的调查中,约75%(或25%)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或不愿意)讨论自己最近听到的谣传。传谣的理由包括“交流娱乐”“相关”“求真相”等;不传谣的理由包括“不相关”“不确信”“太色情”等。在被调查者所列举的谣传中,负面谣传约占60%,正面谣传约占8%;过半谣传被感知到暴力、恶心、仇官、涉及领导、种群歧视、利己或专业;约80%的谣传被反驳过,但只有不到30%的反驳来源被认为是专业的;约70%的谣传被感知到涉及突发事件、传播可能被惩罚或涉及安全健康;约60%的谣传被感知到具有煽动性或利他性。通过统计分析传谣意愿与谣传感知的数据发现:①谣传与安全健康的相关度、谣传主体知名度、谣传类型是三个传谣意愿的线性正向显著预测因子。②专业且搞笑的谣传被传播的概率最高(94%),非专业且来源专业性较低的谣传被传播的概率最低(51.6%)。③情色度、恶心度、搞笑度、反驳知名度、领导级别、利己度、专业度分别与传谣意愿成“抛物线”形关联。④仇官或暴力程度与传谣意愿呈“U”形关联。
    关键词:
  • 谣传活跃度与北京居民认知:潜在关联实证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研究发现:首先,居民对谣传中的民生性、人物知名度、传者知名度、利他性的认知是传播意愿的显著预测因子。其次,居民对谣传中的领导级别、利己性的认知是传播与否的显著预测因子。再次,居民对谣言中的搞笑、领导层级、情色、专业、传者知名度、仇官、歧视、求证难度、反驳者专业、人物知名、恶心、指示、利他的认知是谣传知晓程度的显著预测因子。最后,居民对谣传中主体知名、价值性、危害性、敏感性的认知是谣言活跃度的显著预测因子。
    关键词:
  • 北京市应急能力建设分析
    出版时间: 2011年03月
    北京市坚持以“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为核心,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为主线,建立应急管理“五大体系”,形成“北京模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