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玉博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流动、城市收缩、城市更新与区域平衡发展。

    暂无内容
  • 上海在长三角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力分析
    出版时间: 2020年05月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本文着重分析上海社会发展水平及在长三角区域中的引领力。研究发现,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排名靠前,但城乡融合水平不尽如人意。研究表明,上海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长三角区域具有绝对的领先性,且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圈层分布结构。报告对比分析了上海与世界部分先发国家和城市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主要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上海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上海社会发展指数:评价和趋势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报告以四个直辖市和全国社会发展平均水平为参照系,建立了上海社会发展指数,旨在评价上海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总体来看,上海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次于北京,优于天津和重庆;从结构上来看,上海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测量的社会资源指数得分较高,区域协调度和社会发展均衡程度较高。另外,从2011~2016年上海社会事业发展统计数据看,上海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不断丰富、养老事业发展相对平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强、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同时,上海社会发展领域呈现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均医疗资源有所波动,且与北京相比,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发明专利比重相对较低,反映出上海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未来上海发展社会事业应注重规划先行,引导城市管理实践,专项整治,逐一弥补社会领域短板,动态调整评价体系以密切关注上海社会发展动向,并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优化配置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上海社会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2020~2035年上海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报告回顾和总结了“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以南京、杭州和全国平均社会发展水平为参照系,建立了上海社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全面评价上海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总体来看,上海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周边的大城市南京和杭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一级指数看,上海社会活力指数得分相对更高,社会公平领域发展相对不足;从二级指数看,上海社会保险、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展相对较好,社会就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相对不足。未来上海要聚焦就业、养老、基础教育、住房等关键民生领域,促进城乡社会资源均衡配置,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服务能级,进一步推动上海社会事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关键词:
  • 2019~2022年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适老化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南京东路街道老年人口比例高居上海市前列,住房及设施条件均不足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对部分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多年来,南京东路街道聚焦社区养老工作,持续完善社区适老化改造和为老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居民。2019年12月,南京东路街道成为上海首批适老化改造试点街道之一,在全市适老化改造工作中跨前一步,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积累了适老化改造和建设的丰富经验。本文系统总结了南京东路街道推进适老化改造的背景、主要做法、典型案例、成效经验,并进一步提出未来南京东路街道深入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总体方向,为社区持续提升为老服务综合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 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主要领域发展评价
    出版时间: 2022年07月
    基于2010~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评价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居民收支、城乡差距、行业工资、基础教育和公共医疗等主要领域的发展情况。总体来看,“三省一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各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加,以生均师资资源和人均医疗资源衡量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显著上升,做大了共同富裕的“蛋糕”。同时,“三省一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和人均消费支出比呈下降趋势,地区生均师资资源和人均医疗资源的差距也有所缩小,优化了“蛋糕的分配”。但是,“三省一市”在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一是居民收支最高与最低省市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二是不同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特别是采矿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应通过不断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调整行业工资率差距、推进公共服务共享等,强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 长三角都市圈经济发展报告(2023)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本报告基于2022年长三角都市圈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统计局、经信委等官方披露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在经济总量、经济密度、“三驾马车”、科技水平和绿色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主要结论如下:长三角六大都市圈经济总量均稳定增长,但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密度持续提升,六大都市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上年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加,增速下降;六大都市圈内需市场保持稳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一定差异;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外贸经济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实际利用外资总体水平有所下降,部分都市圈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增长;专利授权量下降,发明专利授权比重小幅上升;规上工业增加值由高速增长转为稳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大幅下降;六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均衡度有所改善;长三角经济产出的能耗水平有待进一步降低。本报告建立了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数得分整体分析了六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的长板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 丝路节点城市2.0:在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过程中形塑“全球南方”城市网络(2024)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本报告基于丝路节点城市2.0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更新城市发展数据,增加公共卫生等指标,鉴别138个国家中350个国际城市的节点功能,继而甄选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域和重点城市。同时,分析了丝路节点城市发展对“全球南方”城市网络构建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更为多样、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城市网络发展的贡献。通过“五通”评价指标体系,共评选出32个重要节点城市、18个次要节点城市和31个一般节点城市,构成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先行区域。这81个城市主要分布在东亚、西欧和东南亚,其次为北欧、东欧和南欧。本报告进一步评选了“五通”领域表现优秀的节点城市,称为“五通”型城市。以亚欧非大陆为对象,分析了各地理亚区节点城市的优劣势,发现机遇与挑战并存。此外,分析了在绿色、科技和数字三大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领域将构成未来全方位多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 伦敦创意产业的复苏特点与新发展趋势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大伦敦管理局于2023年6月发布《伦敦文化部门和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关注升级、供应、参与和资金》。本文基于该报告内容,介绍伦敦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空间布局,重点从经济总量、旅游业和旅游人数、公共交通系统客流量和夜间人流量、市民文化活动参与热情等角度,概括介绍疫情期间及疫情后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恢复情况。同时,未来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文化创意空间减少、就业率回升困难、公共文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面临英国脱欧导致跨国人员流动限制对创意产业带来的发展风险。鉴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拥有愈加重要的发展地位,应强化创意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创意人才流动、加大公共资金支持等,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