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鸣鸣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博士,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城镇化、农村人居环境战略和政策。

  • 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2019)
    范毅侯水平 主编 ; 郭晓鸣陈智张鸣鸣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报告,分为四川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测评和前景展望两个部分。报告重点分析了2017年全国以及四川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利用四川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1市(州)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虽然仍低于全国城镇化率,但首次突破了50%,有了实质性突破;各市(州)中,成德绵三市和攀枝花市的城镇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甘孜、阿坝和凉山三州的城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四川21市(州)在人口规模、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和协调发展六个方面各有所长,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四川省城镇化正在经历由“速度城镇化”迈向“深度城镇化”的历史性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但全省城镇化建设依然面临半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新形势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为未来四川的空间布局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构城乡关系、促进产城融合成为必然,小城镇建设依然是战略重点。第二部分为主题报告篇,是以“市村图景里的城市”为主题形成的三篇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发展报告,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发展战略背景下,对我国特别是四川省城市和乡村关系的历史贡献和新变化进行描述、归纳和深入分析。《市村图景里的城市:四川的成就和问题》描绘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城镇化道路对城市发展及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贡献,不仅表现为全体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大幅增加,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弱势群体和边缘地区在摆脱贫困、提高教育水平、保障卫生健康以及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描述了日趋突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向城市的乡村:价值、风险和期待》从发展和变化的视角出发,通过数据和案例表现了四川城市发展过程中乡村的历史贡献,分析了未来可能存在的“新城乡二元结构”的风险和挑战,认为四川应从市民发展去标签化、要素流动去行政化、空间建设去攀比化、城乡文明去边界化、环境安全去差异化五个方面构建城乡价值共同体。《新市村关系:展望与借鉴》指出,全域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内含城乡经济、社会、环境要素的融合和一体化管理,具有发展的多维性、融合性、互惠性和开放性等多元特征与多重惠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成都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对城乡融合路径的积极探索。第三部分为专题调查篇,针对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焦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描述、分析。《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测评研究》构建了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西部9个省份84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市场分割视角下的四川城市群发展》采用相对价格法衡量四川四大城市群的市场分割程度。《四川五大区域协同发展分析报告》从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出发,描述、分析了四川五大经济区域发展的现状特征、困难挑战和发展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四川劳动力就业和收入状况分析》关注四川人口领域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问题,重点分析了就业和收入等民生问题。《四川乌蒙山区科技扶贫缩小城乡发展数字鸿沟的实践》基于对四川乌蒙山区的实地调研,总结其科技扶贫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覆盖城乡居民公共法律服务考核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运用案例分析提出了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考核体系的建议。《四川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状况分析》运用最新权威数据分析了四川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而研究了健康养老在四川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分报告三 农村社会保障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本报告利用农户调查的相关数据,描述和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保障及其他社会保障等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被调查农户特征着手分析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探讨在城乡之间、农村内部、不同利益主体、各个领域等多个层面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制度建设和运行效能的潜力和可能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 市村图景里的城市:四川的成就和问题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特殊的城市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造就了城乡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不仅表现为全体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大幅增加,更突出地表现在弱势群体和边缘地区在摆脱贫困、提高教育水平、保障卫生健康以及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城市和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对相对弱势的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同样显著。但是,人的发展不平衡日趋显著,除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差距外,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收入、消费和营养摄取等方面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而城市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成长轨迹并未根本扭转,突出表现在城乡要素流动的诸多制度性障碍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城乡要素的比价关系朝着不利于农村的方向转变,导致城乡要素交换过程中存在隐形“剪刀差”,多因素叠加作用造成农村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
    关键词:
  • 放权农民自组织,赋能乡村环卫可持续管理——津市市农村环卫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出版时间: 2023年02月
    津市市通过成立村级环卫协会、建立财政资金引导保障制度、实施受益主体付费制度、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卫生管理等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效率,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了农民可接受、市场可运行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津市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明确利益主体职能边界、放权赋能农民自治、实现外部性价值可量化可视化可转化、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附加值,其探索和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 多元社会力量共商共建,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宜居家园项目在新疆的探索与创新
    出版时间: 2023年02月
    宜居家园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并邀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给予资金支持,通过社会力量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旨在共同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开展项目工程及其后续管护机制建设。通过撬动多方资源,项目建立与科研院所、出资机构、示范地政府之间高效的管理及合作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项目聚焦西部欠发达地区特殊困难,因地制宜提出适用性目标,在前期调研和科学研判基础上开展探索性实践,通过高效的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吸引多家社会机构参与,以高水平科研机构提供经济适用技术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