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郭冉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个人简介:

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学、人口经济学、志愿服务。

  • 唤醒“消失”的主人
    张书琬 郭冉 田丰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书在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老年人以及为网络适老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持的技术方进行焦点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的现状、痛点和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数字分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由此,从宏观文化与政策(社会发展背景、政策背景)-中观社会环境(技术方、社会支持系统、疫情下的社会环境)-微观个体与家庭(老年人个体、家庭角色关系)三个层面对网络适老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 “互联网+”养老与综合平台模式的发展
    出版时间: 2020年01月
    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各种共享经济的兴起,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受到不同行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快速老龄化的国情之下,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与“互联网+”的结合,将成为养老服务供给和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基于上海市智能养老代表企业Y公司的调研,重点讨论了“互联网+智能养老”模式中的综合平台模式,尝试从点到面地推导出其构成、形式及发展。并进一步管中窥豹,从互联网养老模式反思当前共享经济、智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尝试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
  • 2019~2022年未成年人在线教育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在线教育是将传统教学场域转移到线上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从课内、课外两个维度出发,对比了疫情前后未成年人的在线教育情况。本文发现:(1)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拓展知识面都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主要目标;(2)未成年人对网课的态度呈现双重性,一方面对网课的接受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仍倾向于线下上课,在肯定网课学习效果的同时,更加倾向于线下的互动;(3)家长对子女上网课发挥监督作用;(4)未成年人对网课的评价普遍较为客观,一方面认可网课的便捷性和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另一方面遇到过损害视力、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及时沟通和反馈等诸多问题,网课本身对硬件、网络环境有较高的要求;(5)不同学习阶段、和父母不同同住方式的学生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出现明显差异,高年级学生对网课的接受程度较低、学习效果相对较差,与父母同住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关键词:
  • 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与人际关系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网络的高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以及新的代际关系,成为未成年人新型社会化的主要推动力。本章主要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与人际关系变化情况,并有以下主要发现:(1)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社交的比例整体较低,其频率也较低,包括较少使用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等;(2)未成年人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积极拓展社交,男生和高年级学生更为活跃;(3)未成年人普遍对网络的正负功能有着清晰的认知;(4)互联网的使用改善了亲子关系,增进了父母对子女的了解;(5)随着未成年人的成长,其隐私意识也越来越强,会对手机做较多的隐私设置,较少和父母分享。此外,不同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使用与人际关系变化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父母的陪伴可以更好地塑造子女的价值观,使之有更客观的评价;高年级学生则因为成长和学业压力会产生更多的隐私、社交渴望和相对较多的负面情绪,也较少会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 2020~2022年家长对子女在线教育及人际关系评价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作为在线教育中的参与主体,家长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视的。本章以家长的观测视角为主,分析讨论家长对在线教育的评价以及在线教育对人际关系影响的评价。研究有几个主要发现。(1)未成年人的触网年龄普遍较低,初次触网时间主要在小学。(2)未成年人上网学习、娱乐时长普遍较短,且主要集中于周末。(3)在线教育开展形式较为丰富多样,但仍然以三大主课为主导。家长对网络教育开展情况普遍持积极评价,但未成年人的网络学习时长普遍在每天1小时以内。(4)网课的费用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重点中学、高年级学生在网课费用上也有较大负担。(5)亲子关系方面,父母认为亲子关系总体上较为融洽、亲近,亲子互动集中体现于日常生活中。孩子会经常和父母分享网络内容,其网友数量较少,遇到问题时也会第一时间寻求父母帮助。(6)父母对孩子的成绩和未来保持乐观,但对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保持清醒认知。此外,城乡地区网络教育效果差距明显,与家长同住形式的影响也体现出家长照料对于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角度,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也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
  • 数字时代的网络适老化研究背景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对网络适老化发展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延迟退休政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老年互联网用户激增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框架。
    关键词:
  • 网络适老化研究评述和政策分析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着重对网络适老化相关研究和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综述了数字鸿沟与数字排斥、数字平等与数字分层、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数字融入与数字赋能、数字适老与数字红利等研究内容。在政策分析中,结合老年网民的变动趋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划分了政策1.0、政策2.0两个阶段,并提出需要进入后疫情时代政策3.0阶段。
    关键词:
  • 老年人数字生活与数字分层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侧重从老年人个体层面展示老年人在互联网社会中的数字生活图景,涉及游戏、社交、支付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比较了2017~2021年老年人信息能力的变化,进而从“信息能力-数字融入必要性”两个维度进行老年人数字分层,通过聚类得出老年人数字分层的类型,并探讨了不同数字分层类型的老年人的特点。
    关键词:
  • 老年人数字分层的影响因素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分析了老年人数字分层的一般影响因素和内生影响因素。从一般影响因素来看,出生队列、受教育水平、职业经历、健康状况、社会地位、社会资本、社会和家庭角色等变量会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内生影响因素。老年人的网络主体性和老年人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对数字分层有着重要作用,主体性强的老年人在数字分层上更加主动,学习态度、数字生活的嵌入程度、养老方式选择和信息安全认知等也会显著影响数字分层。
    关键词:
  • 老年人网络生活痛点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从数字生活对老年人的双重排斥入手,专注于当下老年人网络生活的痛点,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老年人被工具性卷入的背景下,其身体机能的衰退、经济角色的边缘化、社会角色的单一化、数字形象的负面化、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角色定位的偏倚、个体尊严的丧失、代际话语权的更替等,这些不是简单地进行网络适老化改造所能够解决的潜在问题。
    关键词:
  • 适老化的期待与困境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分析了社会对网络适老化的期待,包括老年人对厂商设计手机、预先安装手机软件时的需求等,进而探讨了网络适老化改造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非具身设计不友好、难以克服恐惧心理、网络的安全性问题、老宅族防沉迷、非理性消费风险大等。这些深层次问题在网络适老化改造中未必能够完全解决,甚至一些问题极有可能因网络适老化改造而更为凸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