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强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治理、社会创新、灾害治理、人道援助和志愿服务。

    暂无内容
  • 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慈善参与——2019年中国防灾减灾救灾慈善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已经成为应急管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致力于:(1)通过文献研究,回顾2019年慈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发展状况,梳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策体制和相关领域进展。研究发现2019年我国慈善参与应急管理在顶层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推进,参与势头依然强劲。(2)采取案例研究法,结合2019年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实践,探讨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下慈善参与应急管理的特点、挑战及趋势。研究发现整体上社会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协同响应趋向“有序、高效”,但保障和激励机制、风险防范及跨区域协调能力还有待完善,信息递送和舆论引导、慈善行业自律亟待强化。(3)从行业枢纽型组织/平台、社会组织参与救援框架、志愿者发展体系等建设方面展望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 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慈善参与——2018年中国防灾减灾救灾慈善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防灾减灾救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之一,也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内容,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场域。近年来慈善行业的广泛参与已经成为推进灾害治理的重要方式,慈善组织也日益成为抵御灾害风险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报告致力于:(1)回顾2018年慈善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发展现状,概述我国慈善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发展规模以及国际化发展情况;(2)从内在链接、重要议题、参与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梳理慈善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热点问题;(3)展望中国慈善事业参与灾害治理的未来趋势,并剖析社会慈善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发挥作用的挑战因素,为推动慈善行业更为有序、有效、有力地参与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 中国国际志愿服务的影响评估模型建构及测度——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为例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为促进中国国际志愿服务在国际舞台上健康发展并提升国际影响力,本课题采用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选取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作为案例,对标美国和平队、英国VSO、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同类政府主导型国际志愿服务,剖析国际志愿服务效果的制约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而剖析中国国际志愿服务的发展框架和制约因素,最终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与“体制层和机制层”视角的二维模型,建立起跨维度、全方位以及多主体参与的国际志愿服务影响评价体系。本课题还为国际志愿服务影响和效果评估工作提出建议,建议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应分别关注发展援助效果、组织能力评估、志愿者个体的影响测度。最后,本课题建议从战略规划、协同合作、社区融入、项目管理、文化价值、学习网络等几个方面创新中国国际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 2020年中国防灾减灾救灾慈善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2020年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履行职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防灾减灾救灾抗灾作为我国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其中,社会力量已逐渐成为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报告首先回顾2020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发展概况。其次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社会组织参与疫情应对的具体案例,探讨慈善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为慈善参与整体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借鉴。最后结合疫情背景,分析慈善参与灾害治理的困难与挑战,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未来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
  • 2021年中国防灾减灾救灾慈善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07月
    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减轻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失和破坏,提升应对风险和紧急情况的能力,是全球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国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社会力量作为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在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报告回顾了2021年慈善参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发展现状,梳理慈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策文件及部门架构变化,勾勒2021年社会应急力量发展情况概要以及年度参与特征。结合2021年慈善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响应等典型案例,剖析慈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年度发展特征。分析当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展望未来慈善参与灾害治理的趋势方向,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