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慈善参与——2019年中国防灾减灾救灾慈善报告

作者:
张强 佟欣然 季海燕 张心雨 张元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2018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已经成为应急管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致力于:(1)通过文献研究,回顾2019年慈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发展状况,梳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策体制和相关领域进展。研究发现2019年我国慈善参与应急管理在顶层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推进,参与势头依然强劲。(2)采取案例研究法,结合2019年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实践,探讨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下慈善参与应急管理的特点、挑战及趋势。研究发现整体上社会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协同响应趋向“有序、高效”,但保障和激励机制、风险防范及跨区域协调能力还有待完善,信息递送和舆论引导、慈善行业自律亟待强化。(3)从行业枢纽型组织/平台、社会组织参与救援框架、志愿者发展体系等建设方面展望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社会力量防灾减灾救灾慈善参与

作者简介:

张强: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治理、社会创新、灾害治理、人道援助和志愿服务。

佟欣然:基金会救灾协调会项目总监、红十字国际学院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教研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减灾项目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风险治理、防减灾教育、社区安全、应急救援。

季海燕:季海燕,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张心雨:张心雨,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张元: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志愿服务、应急管理。

文章目录
·前言
慈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发展现状
  • (一)政策体制
  • (二)发展规模
慈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一)案例介绍
  • (二)发展特点
  • (三)挑战与趋势
未来展望
  • (一)行业枢纽型组织/平台建设
  • (二)社会组织参与救援框架建设
  • (三)志愿者发展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