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耀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经济评论》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组织部“院士专家西部行”、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活动受邀专家、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专业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产业空间组织和政府政策。代表性论著有《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0/2011等,在《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辞典》等,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区域经济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各项研究报告数百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发展研究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十余奖项。

  •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3)
    张大卫仇保兴 顾问 ; 刘国际 张铟 主编 ; 胡明生 喻新安 陈耀 执行主编 ; 杜学霞徐艳红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3)》是由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组织,联合全国20多个科研机构、近50位专家学者参与创研的第六部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本部皮书以“扩大内需战略与特大型城市建设”为主题,分析了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的经济形势下,2022年各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特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水平和发展态势,以及各城市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方面的做法、成效及对策措施。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城市篇、案例篇、探索篇等五个部分,结构和内容如下。总报告。《2022年特大型城市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建设报告》,基于21个超大和特大城市,尤其是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2022年和2023年1~4月城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情况,通过分析各城市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在新发展阶段特大型城市应勇于承担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使命担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振和增强民间投资信心与活力、大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培育壮大各类新型消费、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以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等对策建议。评价篇。《2022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及成长性指数评价分析》,对包括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内的21个特大型城市进行了统一的权重计算和建设指数测度,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建设指数位列第一梯队,成都、武汉、重庆、西安建设指数位列第二梯队,郑州和天津建设指数位列第三梯队;与其他12个特大城市相比,西安、郑州、天津的建设指数在21个特大型城市中分别排在第12、第15和第16位,其余6个国家中心城市位列建设指数前10。各国家中心城市2022年的成长性指数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城市成长性排名变化明显,综合成长性指数最高的是成都,其次是郑州、重庆、武汉,天津、北京和广州成长性分别排在第5、第6和第7位,上海和西安成长性为负,排后两位。其他12个特大型城市的建设指数测度中,深圳、南京、杭州和青岛位于第一层级,建设发展指数均在0.45以上;济南、长沙、昆明等位于第二层级,建设发展指数在0.35~0.42;沈阳、佛山、大连、东莞、哈尔滨位于第三层级,其建设发展指数在0.32~0.36。城市篇。各报告全面展现了2022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大内需战略下城市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研判了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下,各城市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特大型城市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破解社会需求不足和消费不振的政策及举措。案例篇。选取了各个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内需实践中比较有特点、有特色的创新举措进行专题研究,如北京、上海、天津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庆、西安的扩内需促消费相关实践,郑州制造业发展,以及成都的公园城市实践等。探索篇。针对城市消费能级跃迁、产业转型、数字经济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居民消费行为城市热点和重点问题等开展了探讨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模式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江苏省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开发区实施战略调整,“调结构、促转型”,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聚焦新光源、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实践了管理和制度的创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2009年7月,扬州市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