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杨方义
机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保护联盟
个人简介: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保护联盟策略总监,长期任职于自然保护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政策及投资,参与了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的建立,并担任国际土地信托网络的执行委员。

    暂无内容
  • 2017~2020年中国社会公益保护地的现状评价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2017年多家公益机构发起成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目标是在2030年前,推动和支持民间力量帮助国家管理占国土面积 1%的公益保护地。为摸清公益保护地现状及发展趋势,联盟于2018~2020年分年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问卷调研,依据公益保护地定义及评定标准先后识别出30个、39个和51个公益保护地,总覆盖面积从2018年的7222平方公里增长到2020年的10311平方公里。现有公益保护地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南等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且民间自然保护组织较为活跃的地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各种形式的社区组织开展的社区治理是当前公益保护地最主要的治理类型,委托管理协议是最主要的管理依据,自然保护小区是最为常用的政府认可形式。对公益保护地的政府认可和法律地位,以及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是目前公益保护地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键词:
  • 2021年保护地役权制度对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启示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保护地役权是为了公共利益,限制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的部分权利或赋予相应的义务,同时地役权人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进行补偿。保护地役权制度提供了保护自然资源或历史文化遗迹的法律途径,逐渐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土地私有制国家通过保护地役权的设立,在私有土地上开展自然保护。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设立适合国情的保护地役权,可以在集体土地上开展自然保护,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地,满足公众利益的需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