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侯建林
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研究员。

    暂无内容
  • 新发展阶段中国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的改革与发展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我国从2021年开始进入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医疗卫生事业与医疗保障制度两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分析了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特别是现阶段暴露出来的一些新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 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各类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组成,是由政府主导并全力支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系统。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预防保健和必要的医疗服务,培育公众的健康素养,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经历了起步、改革、后SARS、新医改四个阶段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了天花等传染病基本消灭、地方病得到显著控制、妇幼死亡率极大降低等诸多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事业成就。然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仍旧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存在财政投入占比低、公共卫生人员不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信息化水平仍较低、新发传染病和慢性病形势严峻等问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总体是有效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未来仍需要长期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功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关键词:
  • 2000~2020年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卫生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不仅承担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还具有基本公共卫生职能,其规划设置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主要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实现分级诊疗、全民健康的关键环节。尽管新医改之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缺乏落后、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使得人民群众对其信任度较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低。我国仍然需要持续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力度,以促进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保障药品供应,提高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加强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养输送和培训,提高其基本医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急救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视;同时也要积极构建医联体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分级诊疗更好地实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