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柳茵
机构:广州市团校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广州市团校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暂无内容
  • 广州青年高技能人才发展状况及培养路径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报告依托2022年4~5月在广州市内开展的实证调查情况,对当前广州青年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包括工作基本情况、技能情况、社会认同及现实需求等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其职业成长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新经济形态较为自由的工作氛围与制造业相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对青年职业选择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推拉效应”;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技术迭代发展等不相匹配,产教融合程度有待提高;高技能人才学历认定的有效衔接不足。未来要通过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度、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才模式、探索多元化的用才导向以及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等途径来加速构建全链条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广州非遗传承青年群体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报告以广州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工作的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情况、群体特征、现实需求等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调查,发现其工作收入源于产品销售与教学授课,主要工作困扰为场地租金支出和产品销售压力,同时其具有希望提升专业水平和传承人补贴额度等共性需求。而就业前景较窄和创业收入不稳定导致从业规模较小、社会受众层面亟须拓展、社会资源支持不够、行业政策较少倾斜等困境,造成“挤压综合征”。因此,未来要采取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和精准支持创业发展、推动非遗传承融入教育体系并壮大社会受众与传承青年的群体规模、重视非遗资源整合以及完善青年保障机制、推动大湾区青年的非遗交流和文化认同等发展措施,促进广州市非遗传承青年群体持续发展。
  • 广州科技领域青年发展状况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报告聚焦广州科技领域青年群体,运用问卷调研法和实地调研法,对科技领域青年群体的特征、工作状况、科技创新状况、政治参与状况、身心健康状况、住房状况等进行分析,了解科技企业从业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研究发现,科技领域青年学历相对较高;政治倾向积极向上,关注社会民生、时事政治、科技创新等社会热点;工作满意度中等偏上,自我提升需求强烈。在分析广州科技领域青年面临的科技创新难题、工作难题、住房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广州青年价值观状况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在广州试点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背景下,全面认识青年价值观的现状、特征,对制定青年政策、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分析广州青年价值观状况调查统计数据发现,广州青年价值观总体上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不足。广州青年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在社会价值观方面,既看重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又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经济社会认知方面,总体上对中国长期发展有信心、安全感较强;在人生观方面,总体上积极向上,追求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认同个人努力在人生成功中的作用,大部分广州青年感到幸福;在择业观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体制内”偏好。针对广州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建议从人生观引领、就业创业扶持、心理健康支持、浸润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着手构建促进青年价值观不断优化的全方位支持体系,促进青年的积极发展。
  • 广州青年婚育观念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广州青年价值观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广州青年总体呈晚婚的趋势。在婚姻观上,婚姻选择偏向个体化,崇尚晚婚,对不婚包容度高;受访已婚青年对待离婚的态度较为理性谨慎。在人口观念上,受访广州青年对我国现有低生育率状况持乐观态度;对低生育率风险认知越深入,生育意愿越强烈。在生育意愿上,适婚适育受访青年群体计划生育子女数以二孩为主;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生育意愿,经济状况越好生育意愿越强;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对养育成本压力感知最明显。在实际生育数量上,结婚生育仍是主流选择,仅三成受访广州青年已婚未育。该调查指出,受访广州青年婚育观念存在对我国低生育率形势整体认识不足、年轻世代生育意愿下行压力增大、女性“丁克”意愿有所增强、高学历青年晚婚少育趋势突出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应以新一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研制为抓手,加强广州青年婚育状况监测研究;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适青适幼”城市氛围营造;加强科学人口观念婚育观的宣传,形成生育支持的社会共识;关注重点婚育人群,优化生育支持服务。
  • 广州青年参与绿色治理志愿行动研究——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例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本报告以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志愿行动的广州青年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服务内容、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参与频率、参与收获等现状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并对广州青年志愿者在此过程的行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广州青年在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还存在政策细则和行动指南有待明晰细化、协调机制亟须完善、保障经费尚未纳入专项预算和社会资源支持有待加强、欠缺针对志愿者的系统化和分层分类培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志愿行动社会传播度有待提高、缺少针对性激励措施等问题。因此,未来要进一步出台地方性政策,完善协调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和链接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构建绿美志愿者培训体系、加强志愿者形象宣传、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
  • 广州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研究——以“百千万工程”为例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本报告以参与乡村振兴的18~45岁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进行研究发现,青年对乡村振兴战略认同度高,参与意愿强。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角色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参与路径多维,实现了青年与乡村的共赢。但也存在认同困境、选择困境、行动困境和维持困境,青年参与动力不足、参与能力不够、参与支持不足和参与保障不强等问题。据此,本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构建青年参与的引导机制,让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成为崇高使命;完善青年参与的赋能机制,让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优化青年参与的行动机制,让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健全青年参与的保障机制,让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生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