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特大城市合理规模及结构: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出版时间: 2023年02月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人口与产业承载能力。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4.72%,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城市化的关键阶段,包括人口在内的要素日益向超特大城市及以此为中心的都市圈集聚,要素与功能的过度集聚带来的城市规模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城市病”的蔓延则进一步侵蚀城市活力与高端要素配置能力。有效地应对“大城市病”,需要城市以合理规模和结构作为支撑。本文旨在探讨超特大城市的合理规模和结构,从界定基本概念、理论文献及政策理念基础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界定城市、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与本课题相关的重要概念,辨析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误区,特别指出有必要将超特大城市经济集聚意义上的城市区域(即中心城区)“拎”出来,明确界定并聚焦分析。二是梳理城市规模和结构的理论与实证文献,归纳出城市规模与居民福利间的动态的“倒u形曲线”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交通通勤、资源环境与城市治理是进一步研究的三个重要视角。三是探讨快速城市化视角下超特大城市的规模扩张与结构性矛盾。分析不同时期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理解当前超特大城市规模与结构的历史形成过程,并对当前超特大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大城市病”的典型事实进行初步刻画,明确指出“城市病”集中在中心城区。四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政策理念是合理优化超特大城市规模和结构的根本遵循,从而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