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瑞民
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与住房政策、城镇化、公共财政。
    暂无内容
  • 解析规模及结构:探索中国超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出版时间: 2023年02月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是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超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引领全球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同时,人口激增、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病”也日益突出。21世纪中叶,人口还将继续向城市特别是超特大城市集聚,如何走上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超特大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破解“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基于城市规模与人均福利之间“倒U形曲线”关系,统筹考虑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从资源环境、综合交通、城市治理、数字化以及国际借鉴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将超特大城市向内集聚的“中心城区”和向外扩散的“都市圈”作为重点优化空间,立足我国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总结提炼出若干基本认识,并着重从调控中心城区规模、鼓励多中心紧凑型布局、推广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就未来超特大城市规模结构优化乃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 中国超特大城市合理规模及结构: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出版时间: 2023年02月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人口与产业承载能力。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4.72%,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城市化的关键阶段,包括人口在内的要素日益向超特大城市及以此为中心的都市圈集聚,要素与功能的过度集聚带来的城市规模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城市病”的蔓延则进一步侵蚀城市活力与高端要素配置能力。有效地应对“大城市病”,需要城市以合理规模和结构作为支撑。本文旨在探讨超特大城市的合理规模和结构,从界定基本概念、理论文献及政策理念基础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界定城市、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与本课题相关的重要概念,辨析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误区,特别指出有必要将超特大城市经济集聚意义上的城市区域(即中心城区)“拎”出来,明确界定并聚焦分析。二是梳理城市规模和结构的理论与实证文献,归纳出城市规模与居民福利间的动态的“倒u形曲线”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交通通勤、资源环境与城市治理是进一步研究的三个重要视角。三是探讨快速城市化视角下超特大城市的规模扩张与结构性矛盾。分析不同时期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理解当前超特大城市规模与结构的历史形成过程,并对当前超特大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大城市病”的典型事实进行初步刻画,明确指出“城市病”集中在中心城区。四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政策理念是合理优化超特大城市规模和结构的根本遵循,从而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关键词:
  • 发放租房券缓解大城市新市民住房困难: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政策构想
    出版时间: 2023年08月
    新市民的住房保障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活力与发展。我们认为,在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和住房发展阶段,引入租房券的时机已经成熟。创造性地探索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发放租房券,有望更好地盘活存量房源,增加合意的租赁住房供应,提升租住品质。不妨率先在住房供过于求或总体平衡的城市试点发放租房券,住房总体短缺的城市可在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的基础上适当发放租房券。短期内可将用于住房实物补贴的存量资金转为租房券,未来的增量补贴则应以租房券为主,从而实现住房补贴政策的渐进式结构性转变。各地租房券具体的申请资格、支付标准应由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