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楚建群
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10余项科研和实践项目。参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等行业标准的制定、修改完善工作。承担各年度北京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指导,先后编写各评价年度《北京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指引》等技术规范,完成各年度的北京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汇总分析工作。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报告No.4
    林坚 邓红蒂 左玉强 主编 ; 楚建群 王晓莉 王萌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书依托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的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基于各级各类开发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分别从全国、四大区域和四个重点城市群等不同维度上,总结了2016~2020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水平、动态变化、区域格局和总体特征,并结合各区域与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十三五”期间,我国开发区数量有所增长,参评积极性不断提升,具有向综合型、高新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转变的趋势。开发区用地规模持续扩张,土地集约利用收效显著,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部分开发区存在招商引资力度不足、建设项目质量较低、土地利用强度不够、闲置土地处理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持续推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需从科学规划开发区整体布局、建立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以及推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四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不同的特征。东部地区开发区数量最多,平均用地规模最大,高新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较快,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最好,但可拓展的用地空间明显不足,有必要探索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打造土地集约利用示范区。中部地区开发区平均用地规模较小,高新区发展动力较强,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较高,但综合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能级,加快闲置土地的处理。西部地区开发区数量仅次于东部地区,但参评持续性相对较弱,省级开发区平均用地规模最大,边境合作区等经济类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仅国家级开发区人口承载能力较好,可实施适当的政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需进一步提升土地管理水平。东北地区开发区数量最少,平均用地规模相对较小,经济类开发区发展较快,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管理绩效较好,但土地利用强度和综合用地效益明显不足,亟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经济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四个重点城市群内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各有特点。京津冀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河北省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综合用地效益明显较低,有必要探索京津冀园区合作共建,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需进一步加强河北省开发区土地使用管理。长三角城市群开发区数量较多,产城融合发展导向明显,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最高,省际差异相对较小,可进一步强化省际分工合作,建立开发区联动机制,推进开发区存量挖潜与二次开发。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数量较少且保持稳定,平均用地规模较大,土地利用强度较高,省级特色工业园数量占比最高,但综合用地效益较低,且存在一定比例的闲置土地,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需强化开发区创新引领,重点提升省级特色工业园土地管理水平。成渝城市群开发区数量相对较多,平均用地规模较小,产城融合发展导向明显,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较高,但综合用地效益明显不足,省级开发区存在较多闲置土地,需进一步推进成渝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省级开发区土地管理能力。
  • 2016~2020年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20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全国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开发区参评积极性不断提升,向综合型、高新型和产城融合型转变的趋势明显,建设用地规模持续扩张,土地集约利用收效显著,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部分开发区仍存在招商引资力度不足、建设项目质量较低、土地利用强度不够、闲置土地处理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持续推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需从科学规划开发区整体布局、建立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以及推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2016~2020年东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东部地区10个省(市)共25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53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东部地区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东部地区开发区数量最多,参评持续性强,高新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迅速,用地规模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上,东部地区开发区在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强度、综合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上均较高。推进东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整合规模较小的开发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存量用地再开发、控制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升开发区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打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示范区。
    关键词:
  • 2016~2020年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中部地区6个省共117个国家级开发区和585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中部地区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中部地区开发区数量约占全国的1/5,平均用地规模相对较小,其中高新区发展动力较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上,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均较高,但综合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有待提升。推进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推进开发区差异化发展、发展新型战略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区运营管理水平、加快闲置土地的处置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2016~2020年西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西部地区“一市”“五区”“六省”共138个国家级开发区和687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西部地区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西部地区开发区数量约占全国的1/4,“十三五”期间参评率有所波动,边境合作区等经济类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开发区用地规模上,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平均用地规模较小,省级开发区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上,西部地区开发区在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强度、综合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等方面均有待加强,仅国家级开发区人口承载能力较好。推进西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打造边境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保障力度、提供有效的产业政策、控制开发区用地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管理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2016~2020年东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东北地区3个省共5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30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东北地区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东北地区开发区数量约占全国的1/10,“十三五”期间新增较多省级开发区,经济类开发区发展较快,平均用地规模相对较小。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上,东北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管理绩效较好,但土地利用强度和综合用地效益明显不足。推进东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活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2016~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京津冀城市群“两市一省”共30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13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京津冀城市群开发区参评持续性较强,平均用地规模较大,高新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迅速,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相对较高。省际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河北省省级开发区数量较多,土地利用强度和综合用地效益明显较低,是制约京津冀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省际园区合作共建、加强河北省开发区土地使用管理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201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14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76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长三角城市群开发区数量约占全国的1/5,高新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动力充足,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导向明显,国家级开发区平均规模较小,省级开发区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很高。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推进存量挖潜与二次开发、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省际分工合作、建立开发区联动机制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2016~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2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48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数量保持稳定,国家级高新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迅速,用地规模较大,省级特色工业园数量较多,平均用地规模较小。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上,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用地效益显著,省级开发区较低,仍存在一定比例的闲置土地。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实施珠三角城市群开发区总体规划、强化开发区创新引领、重点提升省级特色工业园土地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2016~2020年成渝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成渝城市群“一市一省”共3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62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础数据,分析2016~2020年成渝城市群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报告指出,成渝城市群开发区数量相对较多,平均用地规模较小,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导向明显。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上,成渝城市群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较高,但综合用地效益明显不高,省级开发区存在较多闲置土地。推进成渝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从促进开发区协同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大省级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情况与汇总分析方法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背景,简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历史进展,比较和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情况的异同,说明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汇总分析技术方法与工作路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