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李斌
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
个人简介:

管理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治安学理论、社会治理与政策。兼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公共安全战略专业委员会会员。2019年至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校级项目9项,参编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19篇,9篇咨询报告获采纳批示,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平安北京建设发展报告(2023)
    张李斌 副主编 ; 王建新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首都稳,则全国稳。平安北京建设是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系统工程。在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大背景下,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通过一系列创新务实举措,平安北京建设的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对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更大、保障能力更强。本书是对平安北京建设进行专业、科学、系统调查评估后形成的研究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及附录三部分组成。总报告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对策,分报告对北京市的社会治理、社会治安防控、应急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民生安全、平安建设保障和安全感七项内容进行评估分析,附录为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本年度评估调查实现了北京市16个行政区全覆盖,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能够较高程度地反映平安北京建设的真实水平。评估结果显示,平安北京建设发展评估(2023)总得分为87.55分,处于“优秀”等级,其中,“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民生安全”“平安建设保障”5项一级指标得分处于“优秀”等级,“社会治安防控”“安全感”2项一级指标得分处于“良好”等级。对比连续6年的评估结果,各级指标得分总体上呈现优秀率上升、较差率下降的趋势,充分表明平安北京建设成效持续提升,各领域建设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能够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但评估结果也显示,平安北京建设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安全感下降、基层社会治安防控质效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应当坚持体系化治理向度,聚焦平安北京建设的平衡度和效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度,加大基层治安资源投入保障,定期开展全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加强食药环旅安全建设,提升城市民生服务质量,引导城市空间均衡发展,重构和谐邻里关系,全面提升居民安全感。
  • 北京市社会治理调查报告(2023)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首都安全关乎“国之大者”,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离不开社会治理板块的关键支撑。课题组综合运用网络检索数据、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科学设置“党委领导治理”“政府主导治理”“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治理”“首都群防群治”4个二级指标共12个三级指标,对2023年北京市社会治理情况开展评测。结果显示,“社会治理”一级指标得分为90.21分,高于2020年的86.64分和2021年的88.94分。4个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为100分、95.99分、81.50分和82.37分。除“政府主导治理”二级指标低于2020年的100分和2021年的100分,其他二级指标得分均高于2020年和2021年的得分。研究发现,北京市社会治理还存在政府的信息公开与群众的信息需求不对称、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不足、群防群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结果不理想等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包括找准政府信息公开与群众信息需求的平衡点、激发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以及畅通群防群治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通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