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敏
机构: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中华女子学院城乡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区工作、城市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主要代表作为《温情再归:超大城市的熟人社区建设》(专著)、《制度如何制造不平等:一个北方城市贫困女性社会排斥的制度分析》(专著)、《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T街道为例》(论文)、《多民族社区人际信任构建——蒙汉杂居C社区向互嵌型发展研究》(论文)、《国际大都市人口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以广州市为例》(论文)、《社区参与何以可能——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研究》(论文)、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Network Age in East Asia(论文)、《家庭社会工作》(主编)。

  •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4~202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组织编写 ; 谭日辉 李敏 主编 ; 李金娟 包路林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5年06月
    2024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步迈进,中国式现代化社区建设和治理逐步迈上高质量发展征程。基层社区治理不断呈现新图景,社区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三治融合”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本报告基于丰富翔实的案例呈现、客观的数据分析、科学的理论视角,全面阐述了中国社区事业发展情况。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城市社区改造工作机制逐渐优化、整治模式不断创新、整治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全面提升新时代乡村振兴、城市社区多元共治效能和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社区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机制,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社区基层治理形成新动能;社区环境不断优化,智慧小区改造增强社区治理互动性和实效性,居家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创新模式丰富而多元,养老服务普惠化覆盖率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伴随新质生产力推进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基层社区现代化治理面临治理单元碎片化、基础设施弱项与民生痛点交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未能满足居民需求、人口异质性与诉求分化等诸多挑战;居民社区参与度、数字化治理水平、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水平迫切需要提升。此外,随着中国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城市老旧小区环境整治体制还有待优化,社区老旧小区更新对流动人口需求及社会网络与文化认同也需加强关注,等等。为此,扎根中国社区经验,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中国社区实践,本报告基于丰富的经验研究和科学的理论分析,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形成关于中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模式和有益思路,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善治格局形成:一是提升环境整治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加强产业融合与能源替代,创新投融资机制;二是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政策保障以及多方协作机制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构;三是拓宽老年助餐设施服务范围和供给,推动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发展,完善助餐机构补贴政策,推动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文化内涵凝练和品牌塑造、健全供需有效对接机制、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城市更新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水平;五是采取综合政策方法提高居民社区日常空间公共参与度,搭建多元化的协商平台,建立与社区治理单元类型相匹配的治理体系,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联动与联结: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区动员机制研究——基于北京X社区疫情防控的调查
    出版时间: 2022年07月
    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凸显了社区防控的重要地位。社区动员在社区防控中发挥推手作用。基于北京X社区疫情防控的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动员策略,在动员过程中存在制度管理碎片化、联动体系单一化、联结网络微弱化等困境。对此,本文基于现实需要和长效发展,提出以制度为纲,助推动员体系规范化;以合作为要,筑牢主体多元化基础;以情感为线,打造社区共同体意识等建议。
  • 以现代化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出版时间: 2025年06月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做好社区治理、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是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2024年,党建引领、文化赋能、智慧治理等将社区治理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区社会工作促进了社区服务品质持续提升、社区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志愿服务快速发展、社区多元共治逐步深化;养老福利制度持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居家社区机构持续融合等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展望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治理共同体的扩展、科学体系的构建,中国社区建设品质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