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马小强
机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个人简介: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讲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数字经济。发表有《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比较优势下的产业选择视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劳动力禀赋产业比较研究》等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发表《激发千行百业走技能报国之路》《补好智能制造短板弱项》等文章。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江苏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卡脖子’堵点及破解路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市厅级课题。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影响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
    马小强 出版时间: 2025年03月
    当前中国各地区已普遍进入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进程。由于中国服务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现有的关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及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实证研究更显不足。为客观反映近年来服务化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给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及收入分配带来的现实影响,本书依托中国家庭入户调查数据(CHIP)和相关省份年鉴数据,在地区比较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回顾发达国家当初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历程,欧美国家类似进程启动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而日本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启动的。受益于当时后工业化促成的要素禀赋优势重构、全球化带来的产业链国际分工,以及新兴产业推动的跨行业技术进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一方面在使得低收入端就业质量恶化的同时,保证了社会就业的总体稳定;另一方面在引起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同时,维持了平均工资的持续增长。聚焦中国各地区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进程,由于中国并不完全具备上述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初的有利条件,因此对服务化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究竟将给中国各地区就业结构及收入分配带来怎样的现实影响,还应立足国情展开具体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界定的产业结构主要聚焦于产业关联维度,在此基础上界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具体表现为三次产业顺序演进,这与经常遇到的产业结构转变概念是一致的。本书共六部分。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对该选题下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之后是对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进行的说明,最后形成全书的逻辑框架。第一章首先对书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具体包括产业结构的内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就业结构的外延以及收入分配的外延;接着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进行的归纳与演绎,包括效率驱动论、结构干预论,以及比较利益论;随后在回顾就业影响的理论渊源基础上,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影响的研究理论归纳为就业破坏论和就业创造论;最后就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本书的实证研究部分。其中,第二章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就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第三、第四章则分别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收入分配的静态、动态影响开展实证研究。在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中,所得结论能够与就业结构研究部分互为支撑,这是因为分配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共同嵌套在经济结构系统当中的。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为确保各地区社会就业稳定、平均收入增长这两大宏观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都指向各地区应走向适合自身的差异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第五章是对本书研究做出的总结以及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从实证结果来看,由于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本在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尽管服务化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可以为东部地区扩大就业、推动平均工资增长做出贡献,但贸然推进服务化进程可能使得中西部地区落入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定义的“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通道当中。为此,本书建议各地区要充分尊重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避免给社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而言,在分工演进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东部沿海地区可优先发展服务业或先进制造业,但要对自主发展和融合发展给予足够重视;中西部地区在当前阶段还应继续倚重制造业内部的挖潜改造,为将来服务化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应对以下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两类服务业协调发展;对贫困人口规模扩大有所准备;重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轮动;划清政府边界;引导人力资本积累。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影响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导论
    出版时间: 2025年03月
    本文介绍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影响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一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逻辑框架等内容。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最终都要以影响整个社会福利的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由于转型升级之初内部要素禀赋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差异,相似进程往往会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带来巨大的差异化影响。当前中国各地区已进入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普遍进程中,在大量客观数据基础上,本书希望借助实证方法梳理分析上述进程给中国各地区带来了怎样的现实影响。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影响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出版时间: 2025年03月
    本章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具体包括产业结构的内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就业结构的外延以及收入分配的外延;接着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进行的归纳与演绎,包括效率驱动论、结构干预论,以及比较利益论;随后在回顾就业影响的理论渊源基础上,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影响的研究理论归纳为就业破坏论和就业创造论;最后就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出版时间: 2025年03月
    当中国来到转型升级窗口时,由于所面对的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与发达国家当初情况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要求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给中国造成的就业影响进行准确的把握。本章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就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第一节对近年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时间趋势进行了描述;第二节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向和速度进行了区分;第三节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的就业影响模型进行了推导及设定;第四节则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的就业影响进行了实证评估。鉴于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巨大差异,地区比较视角将贯穿其中。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收入分配的静态影响
    出版时间: 2025年03月
    本章围绕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收入分配的静态影响开展实证研究,按“数据描述—产业间工资收入分布特征计算—转型升级下劳动力各构成要素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探析—转型升级背景下影响收入分配的核心成分差异分解”逻辑逐步展开。以CHIP(2007)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如下问题进行了地区间的比较研究:首先,服务业比较制造业使得收入分配缺口缩小还是拉大?其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各劳动力要素作用于未来城市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再次,服务业相对制造业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于行业回报差异造成的还是人力资本差异造成的?最后,各地区如果都选择相似的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将对收入分配带来怎样的差异化影响?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收入分配的动态影响
    出版时间: 2025年03月
    本章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收入分配的动态影响开展实证研究,主线可被归纳为“收入分配动态趋势描述—分位数模型构建与实证—产业内相关差异跨期演变—产业间相关差异动态比较”。深化对如下问题的研究:首先,服务业比较制造业表现出的工资收入两极分化现象,正在呈现怎样的地区变化趋势?其次,各地区产业内整体回报差异和人力资本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已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最后,各地区产业间行业回报差异和人力资本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又呈现怎样的变动趋势?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影响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出版时间: 2025年03月
    本章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影响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一书研究做出的总结以及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从实证结果来看,由于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本在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尽管服务化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可以为东部地区扩大就业、推动平均工资增长做出贡献,但贸然推进服务化进程可能使得中西部地区落入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定义的“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通道当中。为此,本书建议各地区要充分尊重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避免给社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