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口岸经贸的现状与未来——以满洲里口岸为例

作者:
冯维江 李锋 许华卿
出版日期:
2015年5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3963字
所属图书:
青年学者看中国(上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将扼要介绍和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及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成因,指出现有合作机制在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发生同类危机时的不足,作为后续讨论规划实施以口岸贸易为着力点的中国周边区域合作战略的背景和基础;分析口岸经贸在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指出当前口岸建设尚不能满足后危机时代对内结构调整及对外合作机制调整的要求;对中国口岸边境贸易的一般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后面的调研及案例分析提供整体背景;根据调研的情况,简单汇报口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包括:从国家层面重视周边战略及周边区域次区域建设,按生产网络的互补性特征规划周边区域合作;形成一套周边合作的制度标准,来统筹国内各地区口岸相关部门的职能;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信息搜集整理中心,客观评估经贸合作的潜力与基础;通过国际协调,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对接;注重以口岸为中心的周边战略合作的开放性和成长性,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相对容易地拓展为更广范围的区域合作;重视金融制度建设和金融支持在周边战略中的作用。本报告的基本结论是:未来口岸经贸活动应当纳入一个包容的、互补的、可拓展的中国周边战略之下有序展开,而口岸本身成为中国周边区域合作网络的重要节点。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冯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学。

李锋:李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处级调研员。

许华卿:许华卿,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宣传处干部,助理研究员。

文章目录
·前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亚洲区域合作与口岸贸易
  •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亚洲区域合作的任务
  • (二)现有亚洲合作机制的缺陷
  • (三)口岸贸易与亚洲区域合作的中国战略
中国口岸边境贸易的基本情况
  • (一)口岸边境贸易的定义、特点和形式
  • (二)我国口岸边境贸易发展的阶段
  • (三)我国口岸边境贸易的特点
满洲里口岸贸易发展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周边合作战略的启示
  • (一)满洲里口岸的基本情况
  • (二)国际金融危机与满洲里口岸贸易
  • (三)调研中反映出来的与口岸贸易相关的问题
  • (四)口岸发展需要更高层面的周边合作战略指导
  • (五)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