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最早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指的是一种由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共同研习、欣赏传统戏曲和曲艺艺术的团体。票房的最早参与者以满族旗人为主。在清代、民国期间极为盛行,对于传统戏曲、曲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参与者而言,票友大多是生活无忧的富家子弟,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艺术钻研之中,艺术水准普遍达到很高的层次;从整体组织而言,票房定期举办活动,不但提升了所有参与者的艺术水准,更推进了整个艺术的向前发展,并扩大了戏曲曲艺艺术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票房”流传至今,无论在活动场地、组织者、参与者和活动方式等方面,都与清朝、民国时期有了显著的不同。为厘清票房发展的各个阶段,认清历史与现状的联系,本文以对北京地区现存票房状况的调研为基础,从文献调查和现状调研两个方面着手,采用古典文献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力图对“票房”这一戏曲、俗曲活动的组织形式从出现以来延续至今的存在状态做一全面的了解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