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战略重心转移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移民

作者:
甄志宏 高柏
出版日期:
2015年1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0898字
所属图书:
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东部沿海地区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农村人口作为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潮和移民潮,从而也不断重塑着全国的劳动力市场格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劳动力市场除却经济层面上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东西部亦面临不一样的社会发展困境。第一,劳动力的流动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一个高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进而缩小地区间的不平等。然而,因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心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从而导致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匮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第二,移民融入难,城市内部社会不平等加剧。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在制度上、文化上遭遇城市的排斥,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难以享受平等的福利,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都较难融入城市社会。未完成“市民化”的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在迁入的城市里无法找到归属感,甚至沦为新的贫困阶层,成为城市里的边缘群体,由此产生的潜在社会矛盾,易引发各群体间的社会冲突。第三,“空心化”农村中留守人口发展存在困境。对于流出大量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妇女及老人三大群体的社会问题越发凸显。儿童社会化、妇女自我发展和婚姻稳定以及老人的赡养、生存都遭遇严重障碍,对农村社会的整合和稳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存有深层的阻碍作用。本章在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中劳动力移民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布局的视角来探寻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移民困境的深层结构性根源,剖析其具体作用机制,并试图分析高铁带动下的向西开放战略重心的转移对实现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行和劳动力合理流动,以及解决当前区域发展困境的可能性。
关键词:

移民问题发展策略中国劳动力市场

作者简介:

甄志宏:博士,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委咨询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长期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型升级问题,在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发表系列论文探讨中国产业升级状况和路径。主要著作有《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合著)、《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合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持续开展田野调查。

高柏: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根源》、《西方社会科学与日本研究》、《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合著)、《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合著)。高柏是最早提出以高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与中国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建设“新丝绸之路”的大战略联系起来的学者。这些论断准确地把脉了中国高铁发展和国家战略设计,其建立陆权与海权的战略对冲的观点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思想内核。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移民问题
  • 不平衡的劳动力流动格局和不断扩大的地区不平等
  • 移民融入难,城市内部社会不平等加剧
  • “空心化”农村中留守人群问题凸显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与移民问题的根源
  • 优先发展引发的劳动力流动不均衡和地区发展失衡
  • 流动失衡与流入城市的内部不平等问题和移民化困境
  • 外出务工与“留守人口”问题
·第三节 战略重心转移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路径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