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以社区为本的康复社会工作——以四川地震灾区社区康复资源中心为例

作者:
杨翠芝 胡启明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报告页数:
47页
报告字数:
29498字
所属图书:
灾害康复社会工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四川地震灾区社区康复资源中心的背景;其次系统阐述选题的概念与内涵以及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明确其研究意义;最后提出项目需要反思与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灾后重建自我管理社会包容康复社会工作

作者简介:

杨翠芝:香港注册社工,2000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并于2007年修完香港中文大学家庭辅导及家庭教育硕士课程。一直深信社工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争取社会公义,为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祉而呐喊,因此,学士毕业后从事病人自助组织工作达七年。后来转职到香港复康会,主要参与内地社会工作督导及四川灾后社区复康工作,期望中国的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并致力于培训内地社会工作人才。

胡启明:香港注册社工,社会工作学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后加入香港复康会社区复康网络,为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区康复服务。2009~2012年,担任香港复康会“四川地震复康项目”社工督导,与团队一起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地震灾区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并由当地工作人员延续服务并继续拓展。

文章目录
机构服务的背景
  • “四川地震灾区社区康复资源中心”项目简介
  • 香港复康会简介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介
重要的理念及概念
  •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 社会包容(Social Inclusion)
  • 自助互助(Mutual-Aid and Self-Help)
  • 跨专业合作(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e)
介入模式(Intervention Models)及方法
  • 以社区为本康复模式
  • 灾难与社区为本康复模式
操作步骤及实务示范(Operational Steps and Practice Illustration)
  • 社区发展工作四阶段操作步骤及实务示范
  • 重要工作理念之实务示范
反思与改进(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 社区为本康复模式
  • 自助互助、自我管理、跨专业合作、社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