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3年中国六城市社会质量的调查报告

作者:
张海东 毕婧千 姚烨琳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7624字
所属图书:
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基于六城市调查数据,325083比较分析我国城市社会质量的地区差异状况。数据显示,在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与社会赋权四个领域,不同地区的社会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通过改善社会政策全面提高社会质量,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

社会质量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

作者简介: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毕婧千:毕婧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姚烨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化与新移民、社会分层与流动;主要研究成果:《市场化与市场能力:中国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论文,合著)、《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以北上广特大城市为例》(论文,合著)。

文章目录
社会经济保障的发展状况
  • (一)居民收入充足性不足,住房、教育、医疗和人情支出负担较重
  • (二)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较高,居住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
  • (三)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较高,医疗服务满意度偏低
  • (四)就业参与率高,就业稳定性良好,但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较低
社会凝聚的发展状况
  • (一)社会一般信任程度不高,对不同人群和机构的特殊信任存在较大差异
  • (二)居民为社区邻里服务意愿较强,志愿者活动参与水平有待提高
  • (三)绝大多数受访者相信社会经济地位由个人努力获得
  • (四)受访者国家认同感很强,但是有移民意愿的人比例也很高
社会包容的发展状况
  • (一)公民参与选举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度较低
  • (二)社会排斥不同程度存在,对特殊群体的歧视比较明显
  • (三)人们与亲属和朋友的互助较为普遍,部分居民有孤独感
  • (四)很多家庭有成员需要长期照顾服务,居民普遍对社会照顾持肯定态度
社会赋权的发展状况
  • (一)大部分居民认为能够自主公开表达个人意见
  • (二)绝大多数居民对社会组织持肯定态度
  • (三)大部分居民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会选择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
  • (四)大多数居民对改善生活较有信心,同时对收入差距和利益冲突表示担忧
·我国城市社会质量现状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