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京津冀就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 ——基于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

作者:
沈体雁 魏海涛 杨宏伟
出版日期:
2012年3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19366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基于县(区)级行政单元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本文选取京津冀就业空间结构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应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尝试描述2004~2008年京津冀地区就业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就业密度的集聚与扩散特征,并对就业空间结构演变加以分析和解释,判断区域空间组织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空间结构ESDA

作者简介:

沈体雁:男,1971年3月生,湖北天门人,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城市复杂动力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空间计量、城市计算、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倡导城市产业集群管理与协同式规划。主持完成重要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城市治理研究前沿》《城市地灾治理》《区位市场设计学》《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案实务》《空间计量经济学》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治理研究所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国家住建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产业集群地图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智慧城市、现代城市治理、可计算产业集群、空间计量与空间统计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以及鞍山、营口、唐山、日照等重要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等收录80余篇;出版著作6部、译著5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项。

魏海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

杨宏伟: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测绘工程

文章目录
研究的背景、方法及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简述
  • (三)数据与方法
  • (四)研究目的
京津冀就业空间结构及演化
  • (一)京津冀空间一体化
  • (二)京津冀空间结构:空间基尼系数
  • (三)京津冀多中心空间结构
  • (四)京津冀就业空间格局
  • (五)京津冀空间的集聚与扩散
结论
  • 1.大分散、小集中的总体空间格局
  • 2.多核心、多轴向的网络化结构
  • 3.空间极化趋势明显,经济要素向市场潜力大、可达性好的区位集中
  • 4.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和增长以核心城市为主导,并趋向沿海化、沿线化、圈层化
  • 5.第三产业的聚集中心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