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公益组织的社会监督机制创新——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例

作者:
刘选国 孙春苗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766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公益组织监督机制的突破点在于找到“他律”和“自律”之间的最佳结合点。2009年7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动引进社会监督机制,有效加强组织内外监督制度的建设,提高项目运作质量和善款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诚信”的工作目标,并逐渐探索出了“思想高度重视、上下协调配合、巡视务实深入、信息公开透明、重反馈抓落实”的工作经验。通过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认真开展社会监督巡视工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制度化途径,实现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有效参与,对于完善当前中国公益事业的监管体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公益组织机制创新社会监督

作者简介:

刘选国:刘选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孙春苗:孙春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会监督办公室副主任;

文章目录
中国红基会监督机制的全面建设
  • (一)加强内部自律和民主
  • (二)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 (三)公益项目和专项基金中的社会参与
中国红基会社会监督机制的突破创新
  • (一)社会监督的模式设计
  • (二)监督巡视工作的开展
中国红基会实施社会监督的经验
  • (一)思想高度重视
  • (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 (三)监督巡视务实深入
  • (四)巡视成果公开透明
  • (五)注重反馈狠抓落实
社会监督工作的成效和意义
  • (一)提供制度化渠道,倡导社会有序参与
  • (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由点及面推动工作
  • (三)吸收合理建议,优化项目管理制度
  • (四)提高机构透明度、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