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的测量和估计
作者:
张文娟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782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7.178-198
张文娟
摘要:
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及其分布是评估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需求的最关键指标,国内外关于失能状态的界定存在多种标准,由此导致人们在对老年人失能状况进行评估时使用的测量和评估标准存在较大的分歧,而测量和评估方法的不同造成了结果的差别。中国以往的各项调查在对老年人失能状况的评估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评估涉及的各项活动内容上,也反映在其具体的理论设计和问题设置方面。调查从衣食起居、坐卧行走等基本日常活动,到语言、听 力、工作和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使用的问题从笼统到具体不一而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访问者和被访者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基于相关调查数据发布的对老年人失能率的评估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对老年人失能水平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困难。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状态
测量和估计
照料服务
作者简介:
张文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印治理比较、民间组织发展、儿童权利方面的研究。
相关报告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上海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城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论
北京市老年人基本需求调查报告
社区照顾模式在本土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长期病患与晚期癌症患者社区照顾试点项目为例
中国老年人主观福利及贫困状况研究
转型期代际关系与老年精神需求满足的社会基础
儿子还是女儿?——代际支持对老年精神健康的影响
从个人成就到子女成就——代际地位流动对老年精神健康的影响
“照顾者”还是“被照顾者”?——家庭角色对老年精神健康的影响
文章目录
·
研究背景
失能状态的评价
(一)全人群中失能的定义和评价指标
(二)老年人失能的定义和评价指标
(三)样本分布对老年人口失能率评估的影响
数据来源和测量方法的比较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的代表性
(三)测量方法
·
各项调查数据对老年人失能率的评估
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各项专项调查数据间的比较
(一)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为基础的失能状态的判定
(二)2010~2011年中国老年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DL)状况
·
主要结论